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5日
截至目前,东至已建成稻虾综合种养经营主体160家,培育出6个稻虾米品牌,预计今年稻渔产业综合产值超4亿元— —
稻虾轮作“轮”出致富路
  □ 通讯员 丁满莲
  “ 嗡嗡嗡……”在东流镇红叶村“稻虾轮作”基地里,村民吴尽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将稻种精准播撒到虾田里。
  眼下正值小龙虾收获尾声,但东流镇1.6万亩龙虾田并未沉寂,反而呈现一派抢抓农时播种晚稻的繁忙景象。蓝天白云下,“虾去禾生白鹭飞”的画卷正缓缓铺陈。
  “以前人工播种,一人一天最多播30多亩,工钱得300元;现在无人机一小时就能播50多亩,每亩费用才5元钱,省时、省钱还高效!”种植大户汪世全望着穿梭在田间的无人机感慨道,他家有170亩龙虾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如今干农业,轻松多了!”
  吴尽操作的无人机搭载精准定位和航线规划系统,作业时数据自动匹配、自动避障,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深受虾农欢迎。“订单满满的!每天播种、施肥五六百亩。”凭借先进的农事服务,吴尽全年服务面积达7万余亩,仅东流片区就超5万亩,年毛收入30余万元。
  “水稻为小龙虾提供栖息、遮阴环境及天然饵料,还能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净化水质、改善底质环境;小龙虾觅食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虫害,排泄物更是天然优质的有机肥,促进水稻生长。两者轮作实现了土地效益倍增。”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站站长张嘘云介绍,“稻虾轮作”的核心在于生态互补——通过巧妙利用土地资源和生物间的互补关系,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赢”。
  种植大户胡国政看着虾田里绿意盎然的秧苗,难掩喜悦之情:“瞧,这秧苗多壮实!以前单种水稻效益低,现在有了小龙虾帮忙,每亩光肥料、农药就能省近300元,而且水稻品质更好了。我家90多亩稻虾田,一年纯收入就有十几万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无人机播种、智能水质监测等科技赋能下,红叶村“菊江”牌有机稻虾米斩获全省稻虾优质米金奖,东流镇的生态稻虾米也凭借优良品质,赢得市场青睐。“感谢杨女士回购,咱们的虾田稻米清香扑鼻、口感绵软……”走进红叶村电商直播间,村后备干部孟莉正热情地向网友推介稻虾米。自2024年开播以来,该直播间累计销售稻虾米近10万斤,交易额约100万元,还带动瓜果菌菇等农产品销售30余万元。
  红叶村“虾肥稻香”的繁荣景象,是东至县以“稻虾轮作”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东至境内河网纵横交错,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渔产业,积极推广有环沟、无环沟以及稻虾连作、繁养分离等综合种养新技术,让众多种养户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截至目前,东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9.9万亩,其中“稻虾轮作”9.85万亩,建成稻虾综合种养经营主体160家,培育出6个稻虾米品牌,预计今年稻渔产业综合产值超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