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5日
记录本中的父爱密码
张呈明
  在老家那尘封已久的旧木箱子里,静静躺着一本蓝色塑料皮的记录本。它的封面,恰似历经岁月霜打的秋叶,颜色已然黯淡,可往昔那抹蓝,仍在岁月的缝隙中,隐隐透出几分痕迹。封面和封底,破了好几处,边角也微微卷起,恰似一位垂垂老矣的长者,默默无言,却又似在悠悠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本记录本,是父亲在县建筑队上班时获得的奖品。它见证了父亲的辉煌荣耀,后来,又被父亲郑重地交到我的手上。
  我十二岁那年的除夕,父亲从县城的建筑队回来了。到家后,他先把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泡在了脸盆里。那双手,因常年与砖石、水泥、石灰、沙子打交道,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一般。父亲用肥皂将手洗了又洗,擦了又擦,唯恐有一丝的污垢遗留在手的隐蔽部位。然后,庄重地从工具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蓝色塑料皮的记录本。封面上,金色的线条描绘着天津市的高楼大厦,简约而又富有层次感。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让人想到了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河。
  那时的我,尚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对父亲带回的这个本子,并未生出太多别样的情愫。只记得扉页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奖”字,然后上面围着“一九七九年度先进工作者”十一个字绕成的半圆,底下是“邹县建筑公司”六个字托底。里面夹着几张彩色插页:海河之上,波光潋滟,河上桥梁如虹,横跨两岸,车辆行人如织,往来穿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南开大学的校园里,绿树成荫,古老的建筑错落其间,散发着浓郁醇厚的文化气息。莘莘学子怀抱书本,脸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
  这一切,对于生长在小村庄里的我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新奇而又陌生。父亲郑重地将这本记录本递到我手中时,眼中满是殷切的期许。他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我的头顶,缓缓说道:“孩子,这个本子送给你了。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走出咱这小村子,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我随意地应了一声,顺手就把本子塞进了书包。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里,我哪里懂得,这本记录本,是父亲对我沉甸甸的期望,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开启的一扇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窗。
  初中毕业,命运却似与我开了一场残酷的玩笑。由于严重的偏科,我竟未能考上高中。当看到那刺痛双眼的分数时,我的世界刹那间仿佛被黑暗彻底笼罩。我满心惶恐,躲闪着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生怕瞧见他眼中那如利刃般的失望。然而,父亲并未言语,只是默默地扛起镢头,带着我,踏入那满是土坷垃的黑土地。
  从那以后,我便开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夏季里,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之下,我奋力挥舞着锄头,汗水湿透了衣衫,大滴大滴地滚落在干涸的土地上。当时的我,常常满心迷茫地思忖: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吗?那本曾经被父亲寄予厚望的记录本,也早已被我遗忘在某个无人问津的角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再后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我也跟着父亲来到了建筑队,成为一名建筑工人。父亲在县建筑队,可是声名远扬的六级技工,直至今日,当地的许多高楼大厦之上,都留存着父亲精雕细琢的印记。儿时,这便是我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我满心以为,父亲定会将他在建筑行业多年积累的精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能像他那样成为令人敬仰的高级技工,甚至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现实却与我所想大相径庭。父亲总是安排我去做那些最为基础、最为辛苦的活儿,诸如搬砖、筛沙、和水泥之类的事。每当我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他总是神色平淡地回应:“你不是那块料,先把这些基础活儿干好再说吧。”倒是父亲陆续收了三个徒弟,并且毫无保留地将建筑技术倾囊相授。
  我心中渐渐滋生出怨气,觉得父亲偏心,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我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啊!为何不肯教我真本事呢?这种不满的情绪,在我心中如野草般疯长。渐渐地,我和父亲之间的话语越来越稀少。每次瞧见父亲那严肃刻板的面容,都觉得他与我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是那样遥远。
  日子就这样如水般一天天流逝,我在建筑队里摸爬滚打,虽说没能学到父亲的技术,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偷偷跟着其他建筑师傅,也学会了砌墙、抹灰等手艺,不能说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最起码所有的活路也是拿得起、放得下。
  后来,我成家立业,有了两个乖巧伶俐的女儿。生活的重压,让我渐渐淡忘了曾经对父亲的不满。直到有一天,二女儿手持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飞奔到我面前。那一刻,我才恍然感到,孩子已然长大,即将踏上追逐梦想的旅程。心中满是骄傲与喜悦的同时,我也隐隐忆起多年前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
  送女儿去天津外国语大学报到那天,我坐在飞驰的高铁上,兴奋又激动。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些逝去的岁月。当我们踏入天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又透着几分似曾相识的熟悉。那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有那弥漫着现代气息的城市氛围,都让我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恍惚之感。忽然,脑海中猛地闪过那本塑料皮记录本上天津海河的图片,原来,现实中的海河,远比图片上更为壮观。我领着女儿来到海河边上,河风轻柔地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女儿兴奋地拿着手机四处拍照。而我,却陷入了沉思中。
  我不禁想起父亲,想起他送我记录本时那饱含期许的眼神,想起我没考上高中时他的沉默不语,想起他在建筑队里对我的“苛刻”……就在那一刻,我仿佛被一道光照亮,豁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送我那本记录本,是满心希望我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小村庄;我没考上高中时,他虽满心失望,却并未责备我,而是选择用自己默默陪伴的方式,让我学会直面生活的挫折;在建筑队里,他不教我技术,是想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需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而我,却始终未能理解他的拳拳爱子之心,甚至还对他心生怨恨。如今,当我真真实实伫立在这片曾经只在记录本、后来又在电视里见过的土地上,才深切地体悟到父亲对我的爱,是如此深沉厚重。他将自己的遗憾深埋心底,却把所有的希望,毫无保留地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夜晚,我打车来到南开大学。校园里灯火辉煌,学生们有的在教室里专注地学习,有的在操场上尽情地锻炼身体,还有的在小径上悠然地散步聊天。看着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我仿佛透过时光的缝隙,看到了父亲当年对我的期望。倘若当年我能够勤奋努力,考上大学,是不是也能如这些学生一般,在知识浩瀚的海洋里畅快遨游,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呢?可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已错失了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我在校园外的路沿石上缓缓坐下,泪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双眼。我为自己曾经的懵懂无知而深感愧疚,为没能珍惜父亲的殷切期望而悔恨不已。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翻找出那本被我遗忘多年的塑料皮记录本。轻轻擦拭着上面的浮尘,小心翼翼地翻开,那几张彩色插页依旧完好无损,海河的图片、南开大学的图片,宛如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缓缓抚摸着记录本上的每一页纸,仿佛还能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当年的温度。这本记录本,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物品,它是父亲对我深沉爱意的见证,承载着父亲的梦想,也饱含着我对父亲那无尽的愧疚。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之久了,但他的爱,却永远深植在我的心间。每当我看到这本塑料皮记录本,就会清晰地忆起父亲那充满期许的眼神,忆起他为我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深知,我再也无法弥补曾经对父亲的亏欠,但我会将这份愧疚,化作前行的动力,好好生活,用心教育子女,让父亲的期望,在下一代的身上得以延续。
  没想到,时隔四十多年,这本蓝色记录本中的父爱密码,以这种形式解锁。而这深沉的父爱,犹如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