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镇桥联村茶叶生产基地(资料图)。
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在生产著名徽菜“臭鳜鱼”(资料图)。
□ 通讯员 杨佳琦
手机一点,生态鳜鱼24小时直达千家万户;指尖轻划,东至云尖的茶香在云端慰藉乡愁。近日,承载着打通销路、助农增收使命的东至县首个县属国企电商平台“东至优品”正式上线。这不仅是该县深入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四个一”工程的关键落子,更是驱动县域电商品牌发展的新机遇。
优在“破局”从“链式聚合”到“全域融合”
东至襟江带湖,沃野千里,坐拥优质水产、畜禽、粮油、茶叶、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却长期陷入产品“优而不畅”、品牌“优而不强”、价值“优而不富”的发展瓶颈。
“我们借助‘东至优品’平台打通东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广袤市场的各个环节,让农产品销售不愁,促进农民增收。”县乡村振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先宁在发布会上说,“东至优品”首批汇聚32家意向合作商家,首日上线了24家签约商户、96款精选优品,初步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链式聚合”的跃升。
“东至优品”的核心目标是深层次打造东至县域农产品供应链金字招牌,通过“标准化分拣+全链路冷链”模式,以大渡口冷链物流基地作为枢纽保障,生鲜极速直达消费者餐桌;结合“茶文旅”体验式创新推广,推动东至云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链式聚合”迈向“全域融合”,以农业筑底、工业强链、文旅赋能,打响“东至优品”品牌。
优在“立标”从“有标可依”到“金标引领”
在电商红海中,“东至优品”何以立足?
其核心的“优”,在于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周期的严苛标准体系,实现了从建立基础规范到树立行业标杆的跨越。
面对“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疑问,刘先宁给出了清晰的承诺:“我们牢牢抓住食品安全这根弦,核心就是管好四大环节,第一步抓源头品控,第二步推全程溯源,第三步强流通保鲜,第四步重生产赋能。这四步环环相扣,共同筑起平台坚实的质量安全‘防火墙’。”
据了解,“东至优品”平台由专业团队严格把控进驻商家资质审核,对产品实施常态化、高频次抽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正在构建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溯源系统,该系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溯源查询渠道。
透明可视的生产信息、环环相扣的质量把控,目标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放心,兑现“国企平台,优品保障”的郑重承诺。
优在“富民”从“资源在地”到“价值在线”
“平台试运营期间,我们的葛公豆腐乳销量明显增加。以前,爱吃的人想买没有合适的渠道,现在可以直接在平台下单,次日便可送货到家。”供应链一商家负责人吴安乐说。
“联农带农富农”是“东至优品”平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平台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优先采购本地农户及合作社的产品,砍掉冗余的中间环节,让收益最大化回归生产者。
优质的地方特色产品是“东至优品”的底气所在——东至鳜鱼以“臭鳜鱼”传统腌制工艺闻名,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东至食用菌种类丰富,包括羊肚菌、“L808”香菇、金耳、灵芝等,营养价值丰富;东至茶树品种优良,“东至云尖”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款茶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市场信誉度高;皖南土鸡散养可溯源,获得全国首家非笼养示范基地… …
同时,“东至优品”依托有赞平台大数据,及时向合作农户反馈市场趋势和消费需求,指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与品种结构。这种“以销定产”的导航,有效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益和收入稳定性。
创新推出的“全民推介官”计划更是一大亮点。“零成本代言家乡,自购省钱,分享赚钱。”推介官吴银燕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平台以极低的门槛,让每一位热爱家乡的东至人都能轻松参与推广,这不仅创造了灵活就业和增收机会,更将庞大的社会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社群营销网络,切实激活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推动县域资源从“资源在地”转变为“价值在线”。
优在“致远”从“产业赋能”到“振兴动能”“手机点完第二天到家,价廉物美。”消费者胡吉红的点赞是对“东至优品”最接地气的肯定。“东至优品”平台上线,承载着该县探索数字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深远谋划,其“优”,更在于指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未来,我们将充分运用流量密码,擦亮‘东至优品’金字招牌。有效推动家乡农业从‘分散、粗放、低值’向‘集约、高效、高附加值’快速转型。”县乡村振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凌宁说,“东至优品”平台的探索,本质是构建“政府引导、国企运营、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机制,旨在实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多元化、高附加值转化,让绿水青山与乡愁记忆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品牌溢价。
当“东至优品”的二维码成为连接城乡的数字纽带,该县数智化乡村振兴的实践已驶入快车道。平台正以破局之勇打通梗阻,以立标之严定义品质,以富民之实激活源头,以致远之智铺就未来。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东至全面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