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6日
持续高温致中暑患者明显增加
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 记者 王晶晶
  持续高温天气让我市各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明显增加。近日,在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记者看到,81岁的刘爷爷因为屋内闷热导致中暑昏迷,家属发现后紧急将其送往医院就诊。经过诊断,确诊为热射病。
  “患者送来时处于昏迷状态,高烧40℃。经过我们物理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现在他的体温和神志都已经恢复正常了。”该院急诊内科医生黄太飞告诉记者,急诊内科已经收治14例中暑患者,包括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患者。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黄太飞强调,热射病患者会出现三大典型症状:意识丧失、体温持续超过40℃,且多合并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数据显示,热射病病情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致死率相对较高,尤其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致死率会显著上升。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或者不出汗、浑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黄太飞提醒市民,要警惕这些早期中暑报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或就医,避免轻症转重症。此外,若发现有人中暑,需分情况应对:针对轻症(头晕、眼花、心慌等),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休息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通常可缓解症状。而热射病早期患者均有神志不清的情况,此时不能强行喂水,容易呛咳窒息。需待神志好转才可喂水。具体处理方式需分室内室外场景:若在室内发病应立即转至空调房,解开衣扣,一边冷水擦洗或浸浴,一边用电风扇吹,并拨打120等待救援;若在室外发病,需立即转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冷水擦洗或冰块局部冷敷,并拨打120等待救援。
  高温天气,市民该如何预防中暑?黄太飞给出具体建议: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平时要多喝水,多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避免单纯喝白开水。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晒,穿浅色衣物,减少热量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