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7日
兰田村:蓝莓产业绘就乡村振兴“莓”好篇章

兰田村蓝莓园鸟瞰图。

工人在采摘成熟的蓝莓。
昔日荒丘成沃壤,墨玉承霜缀碧枝。在东至县张溪镇北面13公里处,有一个名为兰田的村庄,正凭借小小的蓝莓,书写着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精彩篇章。
精准谋划,锚定产业发展“航向标”
兰田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人口1728人,拥有耕地面积2216亩,其中水田1510亩、旱地706亩,森林面积6032亩。丰富的林地资源曾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村民难以从中获得收入,村集体经济也极为薄弱。破解农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双重挑战,成为兰田村面临的关键课题。
2021年,兰田村将发展蓝莓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邀请农技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2021年9月,蓝莓园基地正式动工。历时2个月完成土地平整,仅用8天就栽种蓝莓苗8400余株。
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5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土地平整、购置树苗及栽种等工作。2023年,又争取到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万元,建设冷链分拣仓储车间及管理房。在政策扶持下,兰田村成功完成了村级产业从无到有的蜕变。
攻坚克难,清除产业前行“绊脚石”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兰田村上下一心,克服了一系列难题,其中品种选择方面,为延长采摘期,选择早熟“天后”和晚熟“莱克西”两个品种;智能管护方面,安装智能水肥一体滴灌设备,降低了人工施肥浇灌成本,减少了生产投入;技术掌控方面,通过赴外学习及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村两委干部个个成为技术能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基地上游老虎塔山塘进行除险加固,保障蓝莓基地的稳定灌溉水源;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建设400平方米的冷链分拣仓储和120平方米的管理房,避免鲜果集中上市造成产品倾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投建70平方米的蓝莓控温分拣车间,完成76亩的滴灌带整改及防草膜布铺设。
在蓝莓产业发展进程中,村两委干部担当多重角色——从田间采摘到技术指导,再到市场拓展,始终冲锋在前,克服重重困难,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关键支撑。经过努力,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2024年增收25万元,2025年增收近30万元。蓝莓生长周期一般为15年,栽种后第五年进入盛产期,后10年预计可为村带来收益400万元左右。
品牌赋能,激活产业升级“动力源”
为提高兰田村蓝莓的知名度,兰田村以经济联合社名义注册了“耘谷源”“兰岭源”商标,入驻“邮乐购”商业平台。通过与本地商超合作、微信朋友圈推送等方式,提高周边消费者的知晓率与认可度;与县城高端水果店合作,开发高端消费人群。经过多年宣传推广,兰田“耘谷源”“兰岭源”牌蓝莓成为蓝莓爱好者的首选产品,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为产生持久效益,兰田村除扩大种植规模、扩增60亩种植面积外,还在蓝莓衍生产品上下功夫。2025年,将在开发蓝莓干、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酒等产品及钵体种植销售上做文章,实现产业横向拓宽、纵向延伸,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面貌焕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蓝莓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户闲置荒山,帮助村民实现了居家就业。截至目前,务工人数达到2200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3.43万元,人均年增收近0.3万元,发放土地流转费3.96万元。村民收入稳定了,社会矛盾减少了,干群关系也改善了,村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近年来,该村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部分山塘水库和道路,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同时,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吸引了部分有志人士返乡创业,拓展了产业链条,丰富了农产品供给。兰田村已成为张溪镇乃至东至县集体经济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如今,兰田村的蓝莓产业正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引领着村庄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魏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