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早稻开镰“铁帮手”助力颗粒归仓
  □ 通讯员 臧谦 
  眼下,青阳县各地的早稻陆续成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夏日里最动人的丰收乐章。
  在杜村乡宗文村的稻田里,种粮大户高国飞正在组织收割早稻。3台收割机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转眼间完成收割、脱粒工作。站在田埂上的高国飞,望着眼前的景象笑开了花:“你看这稻穗,颗粒多饱满!今年收成错不了。”
  “能有这样的好光景,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高国飞告诉笔者,这些年,国家对种粮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补贴及时到位,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都有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防治病虫害,都讲得明明白白,帮种植户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除了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也让种粮效率大幅提升。高国飞指着正在作业的收割机介绍:“以前人工收割400亩稻子,得几十个人忙上半个多月,又累又费钱。现在有了这些‘铁帮手’,全程参与种植、收割,3台机器连轴转,四五天就能收完,省工又省力,太方便了!”
  在杨田镇800亩双季稻示范点,4台收割机正在加紧作业。今年,该镇种植早稻3200亩,从育苗到田间管理,农技人员全程跟踪,“一对一”指导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永生告诉笔者:“从目前来看,今年的早稻产量还是比较可观的,预计比去年亩产增加10%以上。”
  丰产的背后,是政策、技术与机械化的多重“加力”。近年来,该县积极落实惠农补贴、推广优良品种、强化农技服务、推行农业机械化,让种粮效率大幅提升,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近年来该县水稻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25.6万亩以上,今年双季稻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早稻单产较去年有较大提高。从政策入户到技术到田,从“铁帮手”助力到颗粒归仓,这片土地上的耕耘者们正用丰收的喜悦筑牢百姓“米袋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