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2日
橙子发电、泡菜“魔法”… …
池州八中的社团活动玩出“新花样”
  □ 记者 唐馥娴
  “ 快看,橙子居然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在池州市第八中学化学探秘社的活动现场,一名同学的惊呼引得周围同学纷纷围拢过来。只见铜片、锌片、导线与橙子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简易的“水果电池”,小灯泡闪烁出微弱却清晰的光芒。这一奇妙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拉开了池州市第八中学社团活动的精彩大幕。
  历史辩论:在思辨中触摸文明脉搏
  5月25日,池州八中历史社团举办的第一届“青史杯”历史辩论赛成为校园焦点。此次辩论围绕“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的本质”展开,正反双方分别以“和平互鉴”与“冲突竞争”为论点,展开激烈交锋。校党总支书记胡胜宏、语文教研组组长章俊、历史教研组组长胡文慎等老师组成评委团,为比赛提供了专业的评判和指导。
  辩论过程中,正方列举敦煌壁画的瑰丽,阐述文明交融带来的积极影响;反方则以历史上的“坚船利炮”事件,揭示文明冲突的残酷现实。随着辩论的深入,双方还将“芯片战争”“李约瑟难题”等现代议题引入讨论,让历史的复杂性与现实意义更加清晰地呈现。最终,正方团队凭借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论据斩获“最佳团队奖”,反方四辩则以犀利的观点和出色的表达赢得“最佳辩手奖”。历史教研组组长胡文慎在点评时说:“理解历史不是为了简单地选择立场,而是要在对话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这场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让历史的魅力浸润了青春的心灵。
  化学探秘:当科学遇上生活趣味
  在化学探秘社的实验室里,橙子、柠檬、土豆等常见食物变身“发电站”。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再连接上导线,当小灯泡亮起的那一刻,实验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原来我们每天吃的水果还有这样的作用!”一名同学兴奋地说道。
  在原电池实验环节,同学们化身“小小化学家”,从选材到组装,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类型的电池,将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转化为实际操作,让电能在指尖凝聚。“以前觉得化学知识很抽象,很难理解,现在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化学原来这么有趣!”一位同学一边擦拭着沾满果汁的手,一边笑着说。指导老师表示,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物理实验:数据背后的科学之美
  探物寻理社的同学们正专注于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他们使用游标卡尺进行精密测量,规范操作打点计时器,每一个步骤都认真严谨。在数据处理环节,大家精心设计记录表、绘制图表,并运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分析数据,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物理规律。“通过这次实验,我才知道误差分析这么重要。”一位同学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公式就是一些冰冷的符号,现在亲手操作后,发现它们其实是有温度的工具,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社团:在情景剧中“声”临其境
  英语社团的活动室里,经典情景剧《傲慢与偏见》的排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同学们认真揣摩角色性格,精心设计标志性动作,连走位都反复推敲。指导老师从剧情背景到台词发音,对演员进行逐一指导。演员们也全情投入,努力为角色注入灵魂。
  在另一边的英文歌曲教唱课堂上,《 Counting Stars》轻快的旋律在回荡,学生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欢快地跟唱,还不忘标注连读技巧。“通过唱歌来学英语,感觉单词记得更牢了,而且学习过程也变得更有趣了!”一名学生开心地说。
  地理生物:探索自然,守护绿色
  踏地寻理社的成员们手持温度计、湿度仪等工具,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测量微气候数据。“我们发现,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温度明显更低。”通过实地分析,同学们对地理课本中的“下垫面效应”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在“温室效应模拟实验”中,随着密闭玻璃箱内的温度不断攀升,同学们的眉头渐渐紧锁。“原来二氧化碳的增温作用这么明显,环保真的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一位同学认真地说。
  生物奇趣社的泡菜制作活动则充满了生活气息。同学们将白菜、辣椒、盐等食材层层码入坛中,仔细观察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以前微生物对我来说只是课本上的名词,现在通过制作泡菜,我发现它们还是美食的‘魔术师’!”一名同学揭开坛盖,酸香扑鼻而来,引得周围同学一片欢呼。
  从历史思辨到科学探索,从语言艺术到自然奥秘,池州八中的社团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与实践,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与梦想。校方表示,将继续拓展社团类型,丰富社团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热爱,收获成长与进步。正如化学探秘社那盏由橙子点亮的小灯泡,灯光虽弱,却足以照亮青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