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4日
为流浪人员撑起夏日“遮阳伞”
  □ 记者 钱雪梅
  7月16日下午,池州908雷锋爱心车队司机桂世钢在市第十二中学附近发现一名流浪人员瘫坐在路边,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像是中暑了!”桂师傅立即停车,拿出车上的矿泉水帮其降温,并拨打了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热线,周边热心市民也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不一会儿,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市救助管理站值班人员也赶往医院,并开启“绿色通道”,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陪同这位流浪人员进行了一系列身体检查及诊疗,确认其身体并无大碍后,启动后续救助程序。“从街头发现到送医救治,再到我们介入,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钱峥嵘介绍,这样的高效协作,得益于我市构建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联动救助机制。
  7月份以来,我市气温持续居高不下,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安危牵动人心。市民政局抓住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契机,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救助协作机制。同时,各级救助管理机构也及时组建流动救助小分队,配备防暑急救包、饮用水和方便食品,对城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公园角落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排查。针对高温时段特点,实行错峰巡查,凌晨4点至6点重点查早市、深夜巡桥洞,尽可能覆盖流浪人员活动区域。7月份以来,全市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00余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2人次,发放“清凉包”等物资50余份。
  与此同时,一张全民参与的救助网络正在逐渐完善。市民政局创新推出“两个一百”工程:与池州908雷锋爱心车队合作打造100个出租车“流动救助站”,与曙光公益救援队共建100名专业救助员队伍。入夏后,又通过短信平台向市民推送了18000条信息,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7月份以来,社会力量提供的救助线索明显增多。”钱峥嵘说,接下来希望有更多市民参与爱心救助,在街头遇见流浪人员时,能够拨打救助热线2022460,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