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6日
码头工作者:用汗水守护港口脉动
□ 记者 齐蕾
在池州港江口港区的码头作业区,一群身着红色工装的码头工作者们却始终坚守在作业一线,他们顶烈日、战酷暑,保障着每一个集装箱的精准装卸、每一艘货轮的高效运转。
43米高的门座式起重机,像个钢铁巨人一样稳稳扎根在江岸。起重机驾驶室里,司机龚麒正盯着吊钩缓缓移动。不足两平方米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皮罐,温度计指向42℃,风扇转得嗡嗡响,吹出来的风却比体温还高。龚麒戴着厚厚的防汗手套,指尖在操纵杆上精准游走,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在红色的工作服上。
“ 龚班,盐汽水给你放窗边了!”对讲机里传来工友的声音。龚麒腾出一只手,抓起那瓶结着水珠的盐汽水猛灌两口,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和水分。自2012年入职池州港远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龚麒已在门座式起重机上度过了13个夏天,从学徒成长为班组班长。
龚麒的工作,就是在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里,操控吊钩、抓斗与集装箱吊具,将散货和集装箱从货轮转移到堆场。其中最考验功夫的当属吊钩操作,“差一毫米都可能出意外。”他常跟班组成员说。
高温天里,这份“精准”更显艰难。阳光把江面与货轮甲板晒得发白,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吊装相同颜色的吨袋时,盯着看十分钟就会眼花。龚麒有个诀窍:盯着吊钩与货物的相对角度,而非货物本身。可即便如此,汗水流进眼里的刺痛、手套里捂出的黏腻,仍是挥之不去的“干扰项”。每次作业结束摘下手套,里面的汗水都能倒得出来。可他负责的吊钩操作,从未出过一次差错。
在港口,像龚麒这样与高温“较劲”的人还有很多,三工区主任李斌就是其中之一。17年来,他从普通船员、装载机司机干到管理人员,始终泡在生产一线。高温天里,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的李斌每天都要在货场巡查几个来回,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 人怕热,设备也是如此。”李斌深知高温对设备安全的考验:钢结构在烈日下性能下降、润滑脂容易流失导致金属干磨、电气绝缘老化加速。他带着团队增加巡检频次,加强对设备的“ 体检”,确保每台机械都能在高温下平稳运行。
检查完设备,李斌又攥着隐患排查表往作业区走,鞋底踩在发烫的钢板上,隔着劳保鞋都能感到烫。“老张,氧气乙炔瓶间距才半米,这不符合安全规范!”他老远就瞅见平台角落的隐患,快步走向正在切割作业的班组。两名工人正埋头赶工,身旁的气瓶紧挨着放在烈日下,减压阀上还沾着焊渣。李斌蹲下身,手指在滚烫的地面上划出一道线:“至少五米,这不是儿戏。上周其他港区的警示片白看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亲手搬起氧气瓶,金属瓶身烫得他指尖发红,“现在温度高,气瓶暴晒容易出问题,赶紧挪到遮阳棚底下,再检查一遍减压阀。”
工人忙着整改时,李斌又绕到平台边缘查看消防器材,他拿起压力表仔细核对,汗水滴进眼睛里,他只是用力眨了眨,又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检查情况:“灭火器压力正常,但要注意防晒,下午让后勤再加装一层隔热垫。”毒辣的日头晒得人头晕,李斌却没歇着,他仰头灌了大半瓶水,抹了把脸又起身巡查下一个作业区。
傍晚时分,江风终于带来一丝凉意,码头渐渐安静下来。龚麒从驾驶室里爬下来,因久坐腿脚有些发僵。李斌带着一身汗味回到办公室,立即翻开隐患排查台账,在“氧气乙炔存放”一栏后打了个勾,又在旁边备注:“明日复查,需确保遮阳措施到位。”望着码头上整齐堆放的货物,远处货轮鸣笛启航,两人虽面带疲惫但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针对近期高温天气,池州港远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准备防暑降温物资,确保装卸工作和安全生产有序进行。“我们开展各种防暑知识培训,发放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物品,备足各种防暑药品,同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安全和生产两不误。”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在池州港江口港区的码头作业区,一群身着红色工装的码头工作者们却始终坚守在作业一线,他们顶烈日、战酷暑,保障着每一个集装箱的精准装卸、每一艘货轮的高效运转。
43米高的门座式起重机,像个钢铁巨人一样稳稳扎根在江岸。起重机驾驶室里,司机龚麒正盯着吊钩缓缓移动。不足两平方米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皮罐,温度计指向42℃,风扇转得嗡嗡响,吹出来的风却比体温还高。龚麒戴着厚厚的防汗手套,指尖在操纵杆上精准游走,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在红色的工作服上。
“ 龚班,盐汽水给你放窗边了!”对讲机里传来工友的声音。龚麒腾出一只手,抓起那瓶结着水珠的盐汽水猛灌两口,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和水分。自2012年入职池州港远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龚麒已在门座式起重机上度过了13个夏天,从学徒成长为班组班长。
龚麒的工作,就是在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里,操控吊钩、抓斗与集装箱吊具,将散货和集装箱从货轮转移到堆场。其中最考验功夫的当属吊钩操作,“差一毫米都可能出意外。”他常跟班组成员说。
高温天里,这份“精准”更显艰难。阳光把江面与货轮甲板晒得发白,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吊装相同颜色的吨袋时,盯着看十分钟就会眼花。龚麒有个诀窍:盯着吊钩与货物的相对角度,而非货物本身。可即便如此,汗水流进眼里的刺痛、手套里捂出的黏腻,仍是挥之不去的“干扰项”。每次作业结束摘下手套,里面的汗水都能倒得出来。可他负责的吊钩操作,从未出过一次差错。
在港口,像龚麒这样与高温“较劲”的人还有很多,三工区主任李斌就是其中之一。17年来,他从普通船员、装载机司机干到管理人员,始终泡在生产一线。高温天里,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的李斌每天都要在货场巡查几个来回,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 人怕热,设备也是如此。”李斌深知高温对设备安全的考验:钢结构在烈日下性能下降、润滑脂容易流失导致金属干磨、电气绝缘老化加速。他带着团队增加巡检频次,加强对设备的“ 体检”,确保每台机械都能在高温下平稳运行。
检查完设备,李斌又攥着隐患排查表往作业区走,鞋底踩在发烫的钢板上,隔着劳保鞋都能感到烫。“老张,氧气乙炔瓶间距才半米,这不符合安全规范!”他老远就瞅见平台角落的隐患,快步走向正在切割作业的班组。两名工人正埋头赶工,身旁的气瓶紧挨着放在烈日下,减压阀上还沾着焊渣。李斌蹲下身,手指在滚烫的地面上划出一道线:“至少五米,这不是儿戏。上周其他港区的警示片白看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亲手搬起氧气瓶,金属瓶身烫得他指尖发红,“现在温度高,气瓶暴晒容易出问题,赶紧挪到遮阳棚底下,再检查一遍减压阀。”
工人忙着整改时,李斌又绕到平台边缘查看消防器材,他拿起压力表仔细核对,汗水滴进眼睛里,他只是用力眨了眨,又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检查情况:“灭火器压力正常,但要注意防晒,下午让后勤再加装一层隔热垫。”毒辣的日头晒得人头晕,李斌却没歇着,他仰头灌了大半瓶水,抹了把脸又起身巡查下一个作业区。
傍晚时分,江风终于带来一丝凉意,码头渐渐安静下来。龚麒从驾驶室里爬下来,因久坐腿脚有些发僵。李斌带着一身汗味回到办公室,立即翻开隐患排查台账,在“氧气乙炔存放”一栏后打了个勾,又在旁边备注:“明日复查,需确保遮阳措施到位。”望着码头上整齐堆放的货物,远处货轮鸣笛启航,两人虽面带疲惫但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针对近期高温天气,池州港远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准备防暑降温物资,确保装卸工作和安全生产有序进行。“我们开展各种防暑知识培训,发放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物品,备足各种防暑药品,同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安全和生产两不误。”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