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30日
丁香镇西洋参产业激活生态经济双价值
□ 通讯员 张琦
目前,丁香镇1300亩林下西洋参进入关键生长期。经过3年科学培育,参株茎叶舒展健壮,枝头已结出饱满青果,预示着明年将迎来首个采收季。这片由返乡企业家团队打造的示范基地,将原本杂草丛生的闲置林地,变成人们口中的“黄金地”。
2022年,国内富硒地林下西洋参种植领域还是空白,在外从事大健康产业的丁香籍企业家李明等人意识到可以依托家乡富硒资源填补市场空缺,并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于是,他们回到家乡丁香镇,成立石台县鑫润硒洋参科技有限公司,从播种育苗开始,发展林下西洋参产业。
“ 我们要让家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担任该公司总经理的李明说,在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公司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不砍一棵树、不占一分田,利用天然林冠遮阴,配合科学的土壤改良技术,让西洋参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遮阳成本,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 公司落户丁香镇后,一直致力于构建‘种植+加工+科研’完整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完整产业链的运营和配套科研项目,留住专家学者,让更多有志之士来这里投资兴业。”李明介绍,在种苗培育环节,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通过组培技术培育抗病、富硒的优质种苗,大幅提升了成活率;种植过程中,公司选择合适海拔、坡度的林地,清除杂草灌木,挖出种植洼地,拉设保护网,定期监测土壤墒情。后期,公司还将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现代化科技研发楼,内设实验室、组培苗繁育车间、产品研发工作室等,在进行核心数据监测的同时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村集体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技术和种苗,合作社组织农户管护,收益按比例分成。同时,该公司还带动西柏、梓桐等村自发开展林下西洋参种植,收获期村集体经济有望年增收30余万元。在政企合作共同努力下,丁香镇还将开发建设科普教育、康养旅游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林下采参的同时,品尝到新鲜的西洋参茶和药膳,真正实现“一株硒参撬动全域经济”。“希望这种‘不砍树、能致富’的创新实践,能填补国内林下富硒地西洋参种植的空白,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样本。”李明说。
目前,丁香镇1300亩林下西洋参进入关键生长期。经过3年科学培育,参株茎叶舒展健壮,枝头已结出饱满青果,预示着明年将迎来首个采收季。这片由返乡企业家团队打造的示范基地,将原本杂草丛生的闲置林地,变成人们口中的“黄金地”。
2022年,国内富硒地林下西洋参种植领域还是空白,在外从事大健康产业的丁香籍企业家李明等人意识到可以依托家乡富硒资源填补市场空缺,并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于是,他们回到家乡丁香镇,成立石台县鑫润硒洋参科技有限公司,从播种育苗开始,发展林下西洋参产业。
“ 我们要让家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担任该公司总经理的李明说,在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公司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不砍一棵树、不占一分田,利用天然林冠遮阴,配合科学的土壤改良技术,让西洋参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遮阳成本,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 公司落户丁香镇后,一直致力于构建‘种植+加工+科研’完整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完整产业链的运营和配套科研项目,留住专家学者,让更多有志之士来这里投资兴业。”李明介绍,在种苗培育环节,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通过组培技术培育抗病、富硒的优质种苗,大幅提升了成活率;种植过程中,公司选择合适海拔、坡度的林地,清除杂草灌木,挖出种植洼地,拉设保护网,定期监测土壤墒情。后期,公司还将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现代化科技研发楼,内设实验室、组培苗繁育车间、产品研发工作室等,在进行核心数据监测的同时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村集体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技术和种苗,合作社组织农户管护,收益按比例分成。同时,该公司还带动西柏、梓桐等村自发开展林下西洋参种植,收获期村集体经济有望年增收30余万元。在政企合作共同努力下,丁香镇还将开发建设科普教育、康养旅游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林下采参的同时,品尝到新鲜的西洋参茶和药膳,真正实现“一株硒参撬动全域经济”。“希望这种‘不砍树、能致富’的创新实践,能填补国内林下富硒地西洋参种植的空白,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样本。”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