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普洛兰:创新驱动 从“跟跑”到“领跑”
□ 记者 金立平 鲍勇
将玻璃纤维材料制成软管,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修复管道“内伤”,业务覆盖全国,产品在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短短六年间,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普洛兰”)深耕非开挖修复领域,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闯出了一条“跟跑——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之路。
走进普洛兰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不断“吐”出一条条黄色的软管产品。“现在,我们拥有13条软管生产线,可生产从200毫米到2400毫米管径的多规格管道修复用软管。”普洛兰副总经理王远峰介绍,这些软管产品设计使用年限达50年,短期弹性模量技术参数高出行业标准一倍,适用圆形、矩形、蛋形等不同截面,可应对各种复杂地下管网环境。
普洛兰是国内首批次工业化生产紫外线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的企业,2019年刚落户集中区时,技术、设备、原材料均需从国外引进。“作为一个细分行业领域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谈不上‘专’和‘精’。”王远峰告诉记者,为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普洛兰于2020年成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招募机械、高分子材料、无机化学、水利、地质、给排水、建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复合型研发团队,致力于在非开挖工程材料领域取得理论和核心技术突破。
依托前沿技术,普洛兰以具有耐腐蚀性高、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等特点的玻璃纤维为原材料打造出新型软管产品,从行业追逐者顺利跻身第一方阵。近年来,普洛兰荣获“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称号,并于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坚定了普洛兰强技改、扩规模、拓市场的信心——2021年,公司在集中区自建4万平方米现代化产业园区,聚力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对外营销、售后指导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我们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携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现已在管道修复用复合材料、智能化施工装备、自动化工艺生产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并更新迭代推出了达到国际领先质量水平的软管与固化设备产品。”普洛兰研发中心主任黄凯介绍,近年来,普洛兰获得15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DN2400管径生产线,还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开发出“紫舰”系列紫外光固化机,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第二批次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如今,企业已实现所有技术和设备国产化,部分技术更超越国外先进水平。
凭借非开挖修复技术及产品品质优势,目前,普洛兰已承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成都等全国50多个城市上百家用户的管道修复项目和重大市政抢险项目,软管产品和固化设备成功销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地区。2022年,普洛兰夺得国内行业细分市场销量冠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67%,2023年进一步跃升至20.1% ,2024年则攀升到23%左右。
“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2亿元,今年上半年产能稳步增长,已生产软管300余千米,完成产值近2亿元。”王远峰表示,未来普洛兰将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研发创新优势,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朝着热力、燃气、石油等新行业管线修复材料及设备应用方向拓展经营范围,为公司早日实现上市目标夯实基础。
将玻璃纤维材料制成软管,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修复管道“内伤”,业务覆盖全国,产品在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短短六年间,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普洛兰”)深耕非开挖修复领域,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闯出了一条“跟跑——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之路。
走进普洛兰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不断“吐”出一条条黄色的软管产品。“现在,我们拥有13条软管生产线,可生产从200毫米到2400毫米管径的多规格管道修复用软管。”普洛兰副总经理王远峰介绍,这些软管产品设计使用年限达50年,短期弹性模量技术参数高出行业标准一倍,适用圆形、矩形、蛋形等不同截面,可应对各种复杂地下管网环境。
普洛兰是国内首批次工业化生产紫外线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的企业,2019年刚落户集中区时,技术、设备、原材料均需从国外引进。“作为一个细分行业领域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谈不上‘专’和‘精’。”王远峰告诉记者,为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普洛兰于2020年成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招募机械、高分子材料、无机化学、水利、地质、给排水、建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复合型研发团队,致力于在非开挖工程材料领域取得理论和核心技术突破。
依托前沿技术,普洛兰以具有耐腐蚀性高、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等特点的玻璃纤维为原材料打造出新型软管产品,从行业追逐者顺利跻身第一方阵。近年来,普洛兰荣获“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称号,并于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坚定了普洛兰强技改、扩规模、拓市场的信心——2021年,公司在集中区自建4万平方米现代化产业园区,聚力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对外营销、售后指导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我们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携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现已在管道修复用复合材料、智能化施工装备、自动化工艺生产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并更新迭代推出了达到国际领先质量水平的软管与固化设备产品。”普洛兰研发中心主任黄凯介绍,近年来,普洛兰获得15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DN2400管径生产线,还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开发出“紫舰”系列紫外光固化机,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第二批次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如今,企业已实现所有技术和设备国产化,部分技术更超越国外先进水平。
凭借非开挖修复技术及产品品质优势,目前,普洛兰已承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成都等全国50多个城市上百家用户的管道修复项目和重大市政抢险项目,软管产品和固化设备成功销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地区。2022年,普洛兰夺得国内行业细分市场销量冠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67%,2023年进一步跃升至20.1% ,2024年则攀升到23%左右。
“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2亿元,今年上半年产能稳步增长,已生产软管300余千米,完成产值近2亿元。”王远峰表示,未来普洛兰将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研发创新优势,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朝着热力、燃气、石油等新行业管线修复材料及设备应用方向拓展经营范围,为公司早日实现上市目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