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2日
在一系列惠残政策保障下,全市2万余名肢残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
自立自强 共筑美好生活
  □ 记者 盛文鹏
  “我们农村残疾人,要是在房前屋后种上一棵葡萄,四五年后,一棵葡萄树一年能结上千斤果,收入相当可观。”8月10日,贵池区乌沙镇新庄村农民韩良卫在自家葡萄园里,向残疾人朋友分享葡萄种植技术。2018年,在杭州送快递的他因病导致肢体残疾,2019年返乡创业种植葡萄,目前15亩葡萄园年产葡萄1万多公斤。当天,贵池区肢体残疾人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学习交流和象棋比赛活动。
  今年8月11日是第16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今年的主题是“自强、健康、同行”。
  全市肢体残疾人超2万人
  “日子越来越好,一家人感到很知足了。”贵池区马衙街道茶山村村民包西武的话语里满是感激。包西武是肢体残疾人,爱人胡立娟精神残疾二级,儿子包凡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一直以来,包西武家庭是贵池区残联密切关注、重点扶持的对象,不仅为一家人申请了每人每年720元的“一户多残”补贴,为胡立娟、包凡申办了残疾人“两项补贴”,还鼓励包西武夫妇在“家门口”搞养殖,给予他们一定的创业补贴。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我市有持证肢体残疾人2.16万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市广大肢残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他们也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克服不便,做生活的强者
  就业创业是立身之本,对于肢体残疾人而言,也期望能和健全人一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只是不便”。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位断臂画家受到45.4万粉丝的追捧,他便是来自东至县的青年画家王恒。4岁时的一次意外触电,让王恒失去了双手,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越活越精彩。他热爱运动和艺术创作,在足球、跆拳道等运动领域获得国家级、省级金牌,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选拔为奥运会火炬手。38岁那年他将重心放在艺术创作,成功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的研究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展展览并获奖。王恒先后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池州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断臂也好,残疾人也好,都是对我生理上的描述,只要我的思想是健全而自由的,我就可以创作出属于我的完整画作。”王恒表示,会持之以恒追逐自己的梦想。
  “咯咯咯……”在贵池区棠溪镇东山村,“新农人”孙党胜拄着拐杖,提着一桶玉米、稻谷走进了养鸡场,数百只土鸡迅速围拢过来。2023年,在北京等地闯荡多年的他,决定回乡创业。在贵池区残联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家禽养殖技术培训,不仅掌握了专业养鸡技术,而且有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创办一家生态养鸡场。“家乡山清水秀环境好,吃五谷杂粮的生态土鸡备受市场青睐。”孙党胜说。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今年生态土鸡养殖规模已扩大到4000余只,土鸡蛋供不应求……在池州,越来越多的肢体残疾人用自立自强点亮人生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
  创造条件,共筑美好生活
  肢残人协会是肢体残疾人士的“娘家”。近年来,我市各地肢残人协会在残联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残政策,了解肢残人需求,协助做好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各项工作,同时探索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根据肢体残疾人的兴趣和特点,贵池区组建了肢残人飞镖队、游泳队、举重队和象棋队,聘请有特长的爱心人士任教练,指导康复训练,并定期组织开展比赛活动。在安徽省第七届、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郑池莲、王钥、方盛春等选手获得飞镖女子站姿组银牌、坐姿组铜牌、男子65公斤级举重银牌。
  市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曹海旺也是一名肢残人士。他因脑部受伤造成右半身残疾,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在合肥工业大学的学业。面对挫折,他自强不息,回乡创办了池州市江南职业学校,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今年该校已先后在贵池、东至举办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班3期培训161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107人次。
  “近年来,我市肢体残疾人积极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展示了他们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市残联副理事长姚萍表示,在党和国家的惠残政策有力保障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支持下,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实现美好愿望,迈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