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么大,总得有人愿意花时间,亲手搭一座通往星空的桥”— —

池州学子自制天文望远镜探秘月球

字数:1,046 2025年08月15日
  □ 记者 钱雪梅
  近日,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毕业生陶然的“手作望远镜”视频在网络走红。他用PVC水管、激光笔、主镜副镜等材料亲手搭建出了能看清月球陨石坑的天文望远镜,网友惊叹:“这才是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谈起自制的望远镜,陶然说:“这台望远镜是我高一时做的,前几天刷到网络上‘手搓’望远镜视频,觉得好玩,就把自己当年制作时所拍的视频发了出去,没想到大家这么关注。”
  陶然从小喜欢阅读天文类相关书籍。“每次翻看天文书,都对深空探索充满向往。”他回忆,初三暑假偶然看到自制望远镜的视频,画面中普通人用简单镜片搭建设备观测星空的场景,让他萌生尝试的念头。
  高一上学期,课业之余,陶然化身“自学达人”:搜索达人的制作案例,查阅光学原理,反复推导望远镜放大倍率计算公式,将基础知识吃透后,才着手规划制作步骤。“小时候学过4年素描,画图纸不算难。”他对着网上的参考图,仔细琢磨,画出满满几页设计图,从镜筒长度到镜片角度,标注得密密麻麻。
  高一寒假,陶然网购了主镜、副镜、调焦座、三脚架等配件,正式开启组装。他就地取材,参考成品望远镜设计思路,用PVC水管制作镜筒及主副镜支架,还巧妙地将激光笔改装为光轴校准器,确保镜片光路精准。
  “起初并不顺利。”陶然坦言,因主镜焦距测量偏差,望远镜始终无法合焦。陶然没有气馁,反复拆卸调整,在一次次试错中校准参数。一个月后,当月球表面的陨石坑首次清晰呈现在目镜中时,陶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宇宙的壮阔与自身的渺小交织,让他心潮澎湃。
  记者了解到,这台“土法制造”的望远镜,口径114毫米,总成本才三四百元,却能够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现在看这台还是太小了,望得不够清晰。”今年高考结束后,他又给自己立下目标:磨一块305毫米口径的镜片。陶然说,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看得就越清楚。但成品大口径镜片太贵,于是他索性跑到玻璃店买了两块玻璃,对着天文论坛的教程自己研磨镜片。“抛光最考验耐心,得一点点磨到镜面光滑,差一毫米都不行。”这个暑假,他每天都在享受着自制天文望远镜的乐趣,不仅已经完成了镜片的打磨,还在自学电子产品开发等书籍,并且研究起了赤道仪的制作,准备跟踪星星的运行轨迹。
  这份对天文学的爱好,也深深影响着陶然的学业选择。今年高考,陶然以613分被安徽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我的理想学校和专业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后争取能通过考研进入这所理想的学校。”陶然说,不管是望远镜还是飞行器,都是把人类的“眼睛”送得更远。宇宙那么大,总得有人愿意花时间,亲手搭一座通往星空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