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6日
青阳县陵阳镇创新推行“1+9”一线工作法,镇村干部每个月至少1整天深入田间地头,日常走访不少于9次— —
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
  □ 记者 陈淑芬 通讯员 周梦婷
  清晨,青阳县陵阳镇谢村村的青石板路上响起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谢村村民兵营长、志愿者谢珣叩响李大爷家的门,屋里传来老人爽朗的应答:“小谢来啦!降压药早吃了,多亏你上次送我去买药。”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当地村巷已成常态。
  “办公室的板凳焐不热民心,田埂上的脚印才能量出民生温度!”陵阳镇党委书记王罗伟表示。今年以来,该镇创新推行“1+9”一线工作法,给镇村干部立下硬规矩:每月至少拿出1个完整工作日深入田间地头,日常走访不少于9次。
  兰溪村徐大爷至今记得那个清晨,腿脚不便的他不慎摔倒后,挣扎着摸到床头的服务卡拨通电话,仅过8分钟,“暖心安居服务小分队”队员便赶来。他们一边迅速拨打120,一边安抚老人,全程陪着送医检查,直到确认老人身体并无大碍才离开。
  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的过程中,镇村干部们发现农村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面临紧急救助难、生活照料缺失等现实问题。“暖心安居服务小分队”的组建,正是“1+9”一线工作法下倾听民声、解决民忧的生动实践。王罗伟说,今年6月初,全镇15个行政村分别组建“暖心安居服务小分队”,总人数达114人。
  服务小分队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身边有人管、难处有人帮”。星桥村特扶对象许方远家院中的自来水管裂了,小分队成员王炳江带着工具上门,忙活1个多小时修好管道。“现在水流大多了,再也不用为用水犯愁!”许方远看着哗哗的水流,嘴角止不住上扬,“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这服务没的说!”王炳江还细心讲了日常用水注意事项,临走时叮嘱:“有事随时找我们。”王罗伟告诉记者,自“暖心安居服务小分队”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全镇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60余人次,成为守护乡村“夕阳红”的坚实力量。
  “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在陵阳镇,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15位村党组织书记的庄严承诺。他们主动领办“关键事”,用行动将承诺钉在实处。
  高温来袭,分石村党支部书记周正勇当起“水管家”,争分夺秒推进管道更新,400米主管道、500米入户管道铺设完成,汩汩清流滋润了村民的心田;陵阳村党委书记汪赵斌带头谋划的灌溉渠顺利完工,水渠长600米、宽1米,一举破解了200亩农田“望天收”的困局;夜色降临,分流村主干道上,20盏由党支部书记刘正国多方筹措资金安装的新路灯准时亮起,照亮了乡亲们的回家路……还有新建的便民停车场、新修的拦水坝、硬化的生产生活道路,桩桩件件民生“小事”,既提升了乡村的“颜值”与“气质”,更暖了群众的心窝。
  行走陵阳,惊喜不断:330国道东山湾入口整治及屈原路建设畅通了发展动脉,扮靓了陵阳“会客厅”;镇村污水管道建设及修复工程、清圲河小流域6.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项目,让“河畅、水清、岸绿”成为实景;清泉长阡、黄石溪阳边等电力台区升级改造稳步实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自推行“1+9”一线工作法以来,陵阳镇累计解决道路坑洼修复、环境脏乱整治、邻里纠纷调解等群众念叨的“操心事”超1000件。“我们将继续壮大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始终坚持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1+9’一线工作法往深里做、往实里走,用更细致的服务、更扎实的举措,把乡村振兴的图景描得更浓、画得更美,让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王罗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