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9日
从庭院景观到富民产业
  □ 记者 杜龙菲
  “360度无死角给大家看细节,咱这盆景每一根枝条都有讲究,欢迎喜欢的朋友随时跟我互动。”日前,青阳县蓉城镇中兵盆景园,园主朱中兵正举着手机进行直播。镜头里三角枫虬曲的枝干、黄山松苍翠的针叶清晰可见。
  园里盆景有十几个品种,榆树、三角枫、雀梅、黑松、真柏等造型各异、姿态舒展。朱中兵蹲下身,指着一棵别致的榆树介绍:“这棵养了9年,现在能卖3000块钱,在园里算中等价位。”
  朱中兵是土生土长的青阳人。1992年,在酉华乡上班的朱中兵,被当地农户培养的盆景深深吸引。“把自然意趣浓缩进方寸盆中,太有巧思了。”从此,朱中兵迷上了盆景。
  2000年,青阳县打造旅游产品长廊。朱中兵带着几盆精心培养的盆景摆摊试水,没想到颇受游客青睐,让他毅然踏上创业路。
  “当时,培育一棵成型的树桩,要十几二十年,价格还很高。”朱中兵说。2018年,市林业局提出将盆栽盆景产业与林下经济结合的思路,让他豁然开朗,于是在老家十几亩山地里试种黑松、三角枫等苗木,选取好苗移植盆栽,修剪的枝条再繁殖,形成循环发展模式。
  如今,朱中兵不仅从种植基地里移植小苗到盆中培养,还额外根据客户需求,从山里农户家收购苗木深加工,带动2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2020年起,我尝试直播卖盆景,网上销售额占比逐年攀升,如今,短视频加直播一年能卖十几万元。”
  离中兵盆景园不远处的青阳县国兰花卉苗木基地内,1000多棵兰花暗香浮动。“兰花得通气、保水、有肥力,能掌握这三点就不难养。”该基地负责人、安徽省兰花协会副会长王筱艾正对着镜头,讲解夏季兰花的养护事项,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询问价格的留言。“昨天展示出一盆蕙兰,今天就有人上门搬走了。”她笑着说。王筱艾种兰花已有20多年,从最初单纯欣赏到如今成为“安徽兰花养殖达人”。
  基地里,来自六安的“兰友”金勇正蹲在兰丛前仔细观察。“早就在省兰博会上听说王会长的名气,这次从浙江回来特意过来取经。”他手里捧着刚选好的几株种苗,打算引进自己的兰苑。
  王筱艾告诉记者,如今她的兰花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往各地。对于周边喜欢花草的农民,她常常慷慨赠送种苗,鼓励大家尝试种植,“阳台种几盆,一年挣个一两万块不是难事。”
  从朱中兵的盆景园到王筱艾的兰花种植基地,如今,在青阳县,苗木花卉不仅是装点家园的风景,更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持证经营的花卉苗木盆景企业达78家,其中规模在100亩以上的苗木企业18家,2024年总销售额约4000万元,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同时,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青阳县318国道沿线盆景产业蓬勃发展,55家盆景经营户年总产值约3000万元,户均年利润10万元。通过“盆景+花卉+林地”的复合发展模式,当地已形成集培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总产值达1.3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