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1日
东至广信:以“智”提质 以“数”赋能
□ 记者 金立平 通讯员 施诚
“ 纪厂,请打开充液阀门并完成巡检。”“收到,立即执行。”8月5日上午,在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至广信”)工业互联网中心,信息部经理何振通过系统,向距离此地1公里的分厂厂长纪风柱发出电解车间专项巡检指令。指令瞬间传达,屏幕上,电解车间人员三维动态图清晰呈现,巡检路线与巡检参数跃然眼前,整个过程实现人、物、空间上的精准管理。通过手持PDA耗时不到10分钟,便能完成无纸化巡检及巡检参数实时传输。这人机协同“ 身手”敏捷的一幕,正是东至广信日常有序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
作为东至经济开发区的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至广信深耕化工领域16年,专业从事以光气为原料的农药原药、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不仅出口到欧美、东南亚,更是杜邦、德国汉姆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如今,这家占地面积3000余亩、拥有1200余名员工的企业,已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今年,东至广信被省工信厅评定为“先进级智能工厂”,让其“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质愈发凸显。
“ 智”潮“数”风渗透到生产的全流程。走进该公司工业互联网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个分厂的三维模型,每个车间、每名员工的实时状态都一览无余。这个于2021年投用的数字化平台,如今已成为公司的“神经中枢”,5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集成与远程控制,日常设备监控、人员定位报警、超标信息推送等操作一气呵成。
“ 过去各分厂DCS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分散难管控,现在通过中心实现全汇总,指令秒级下达、设备自动巡检成了常态。”何振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介绍,作为全市首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单位,技术员凭借专业能力完成了智能物流、智能仓库、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深层集成,让离散数据汇聚成驱动生产的“活水”。
以“智”促“治”,安全生产插上了“智能翅膀”。通过防爆终端与传感器网络构建的监测系统,让工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风险降低90%以上。当反应釜温度逼近阈值,报警信息会直传操作工、技术员、安全总监三个岗位。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即可纵览全局,故障定位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压缩至10分钟,极大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乘“云”而上、借“数”发展,企业焕发出向“新”力。智能仓库里,每批产品都贴着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从原料投入到售后反馈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上次某批次产品售后率升高,系统直接关联到特定班次的操作参数偏差,我们立即启动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监测效能。”何振一边展示着终端界面一边介绍道,全链追溯体系不仅革新了服务模式,更让质量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智能化转型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财务部经理孙方彬算起了明细账:“自2021年启动智能化升级以来,企业累计投入约3000万元,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模块投入超1000万元。而回报同样显著:人力成本降低15%,综合效益提升超2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产值约13亿元,上缴税收约4000万元。”
适应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创新的逻辑,也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东至广信总经理陈永贵表示:“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创新是灵魂所在。接下来,公司将始终守住创新这个内核,紧跟市场前沿、深耕细分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从‘经验驱动’到‘数智驱动’的创新实践,用科技创新点燃产业转型新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 纪厂,请打开充液阀门并完成巡检。”“收到,立即执行。”8月5日上午,在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至广信”)工业互联网中心,信息部经理何振通过系统,向距离此地1公里的分厂厂长纪风柱发出电解车间专项巡检指令。指令瞬间传达,屏幕上,电解车间人员三维动态图清晰呈现,巡检路线与巡检参数跃然眼前,整个过程实现人、物、空间上的精准管理。通过手持PDA耗时不到10分钟,便能完成无纸化巡检及巡检参数实时传输。这人机协同“ 身手”敏捷的一幕,正是东至广信日常有序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
作为东至经济开发区的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至广信深耕化工领域16年,专业从事以光气为原料的农药原药、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不仅出口到欧美、东南亚,更是杜邦、德国汉姆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如今,这家占地面积3000余亩、拥有1200余名员工的企业,已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今年,东至广信被省工信厅评定为“先进级智能工厂”,让其“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质愈发凸显。
“ 智”潮“数”风渗透到生产的全流程。走进该公司工业互联网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个分厂的三维模型,每个车间、每名员工的实时状态都一览无余。这个于2021年投用的数字化平台,如今已成为公司的“神经中枢”,5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集成与远程控制,日常设备监控、人员定位报警、超标信息推送等操作一气呵成。
“ 过去各分厂DCS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分散难管控,现在通过中心实现全汇总,指令秒级下达、设备自动巡检成了常态。”何振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介绍,作为全市首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单位,技术员凭借专业能力完成了智能物流、智能仓库、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深层集成,让离散数据汇聚成驱动生产的“活水”。
以“智”促“治”,安全生产插上了“智能翅膀”。通过防爆终端与传感器网络构建的监测系统,让工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风险降低90%以上。当反应釜温度逼近阈值,报警信息会直传操作工、技术员、安全总监三个岗位。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即可纵览全局,故障定位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压缩至10分钟,极大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乘“云”而上、借“数”发展,企业焕发出向“新”力。智能仓库里,每批产品都贴着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从原料投入到售后反馈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上次某批次产品售后率升高,系统直接关联到特定班次的操作参数偏差,我们立即启动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监测效能。”何振一边展示着终端界面一边介绍道,全链追溯体系不仅革新了服务模式,更让质量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智能化转型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财务部经理孙方彬算起了明细账:“自2021年启动智能化升级以来,企业累计投入约3000万元,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模块投入超1000万元。而回报同样显著:人力成本降低15%,综合效益提升超2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产值约13亿元,上缴税收约4000万元。”
适应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创新的逻辑,也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东至广信总经理陈永贵表示:“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创新是灵魂所在。接下来,公司将始终守住创新这个内核,紧跟市场前沿、深耕细分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从‘经验驱动’到‘数智驱动’的创新实践,用科技创新点燃产业转型新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