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1日
“三力”助推非公企业党建提质增效
□ 通讯员 马帅威
近年来,集中区聚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力、先锋力、服务力“ 三力”建设,全面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提升“组织力”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工学矛盾,集中区实行自主学、带动学等“六学联动”模式,依托“工前一刻钟”“午间半小时”“车间微党课”等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省市先锋网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和讨论等活动900余场次,形成“学悟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浓厚氛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同时,优化组织架构,筑牢非公企业党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工作格局,换届调整非公综合党委组成人员,吸纳经济、税务、规划等7个科室负责人和龙头企业出资人兼任非公综合党委委员,安排3名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与涉企部门联动,结合包保服务等工作,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摸清党员底数,宣传党建惠企等政策,指导非公企业加强党建工作。
此外,制定《“两个覆盖”提质增效工作重点》,建立“一企一档”机制,采取单独组建、产业联建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党组织组建。对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采取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方式。针对纺织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党员少的特点,由纺织协会牵头,会同25家纺织企业成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园区企业党组织覆盖率70.55% ,单独组建率50.34% 。
建强队伍 提升“先锋力”
该区把抓好非公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好非公领域党建的关键之举,以长三角一体化党建共建为契机,分批组织非公领域党组织书记赴沪苏浙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素能,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中高管比例达85% 。
该区大力实施“双培”“两化”工程,瞄准技术尖子、管理能手发展非公企业党员。持续深化“三创建”活动,累计在147家非公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263个、党员责任区67个、党员科技攻关小组8个,每年开展承诺践诺、献计献策等活动50余场,累计收集党员职工各类微创新、微发明、微改造项目30余个,创造效益近1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添薪蓄力。
围绕“党建指导+为企服务”,1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施“分组进站”,共分为5个指导站,服务指导147家非公企业,通过定期召开月例会、党建工作指导员常态化联系走访、精准直达企业推送各项政策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等问题68项,做到多事合一、减少“扰”企时间。
赋能发展 提升“服务力”
该区出台党建惠企“暖心十条”措施,从资金补贴、助企服务和政治激励等方面为“两新”组织发展撑腰鼓劲。组建“益企帮帮团”,开展“政务集市”活动,通过“干部摆摊”形式,变“ 坐等上门”为“下沉服务”,推行“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为园区“两新”组织化风险、解难题、办实事。
为解决“两新”组织技能人才紧缺问题,该区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岗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系列活动,帮助“两新”组织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用工需求。
近年来,集中区聚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力、先锋力、服务力“ 三力”建设,全面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提升“组织力”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工学矛盾,集中区实行自主学、带动学等“六学联动”模式,依托“工前一刻钟”“午间半小时”“车间微党课”等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省市先锋网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和讨论等活动900余场次,形成“学悟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浓厚氛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同时,优化组织架构,筑牢非公企业党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工作格局,换届调整非公综合党委组成人员,吸纳经济、税务、规划等7个科室负责人和龙头企业出资人兼任非公综合党委委员,安排3名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与涉企部门联动,结合包保服务等工作,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摸清党员底数,宣传党建惠企等政策,指导非公企业加强党建工作。
此外,制定《“两个覆盖”提质增效工作重点》,建立“一企一档”机制,采取单独组建、产业联建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党组织组建。对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采取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方式。针对纺织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党员少的特点,由纺织协会牵头,会同25家纺织企业成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园区企业党组织覆盖率70.55% ,单独组建率50.34% 。
建强队伍 提升“先锋力”
该区把抓好非公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好非公领域党建的关键之举,以长三角一体化党建共建为契机,分批组织非公领域党组织书记赴沪苏浙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素能,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中高管比例达85% 。
该区大力实施“双培”“两化”工程,瞄准技术尖子、管理能手发展非公企业党员。持续深化“三创建”活动,累计在147家非公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263个、党员责任区67个、党员科技攻关小组8个,每年开展承诺践诺、献计献策等活动50余场,累计收集党员职工各类微创新、微发明、微改造项目30余个,创造效益近1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添薪蓄力。
围绕“党建指导+为企服务”,1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施“分组进站”,共分为5个指导站,服务指导147家非公企业,通过定期召开月例会、党建工作指导员常态化联系走访、精准直达企业推送各项政策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等问题68项,做到多事合一、减少“扰”企时间。
赋能发展 提升“服务力”
该区出台党建惠企“暖心十条”措施,从资金补贴、助企服务和政治激励等方面为“两新”组织发展撑腰鼓劲。组建“益企帮帮团”,开展“政务集市”活动,通过“干部摆摊”形式,变“ 坐等上门”为“下沉服务”,推行“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为园区“两新”组织化风险、解难题、办实事。
为解决“两新”组织技能人才紧缺问题,该区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岗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系列活动,帮助“两新”组织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用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