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2日
黏土捏文物、拼图识榫卯、争当“小先生”… …
暑期托管有“知”又有“味”
  □ 通讯员王健 董红艳
  近日,马衙街道金山村新建成的金山农事服务中心2号楼里热闹非凡,该街道首届暑期托管班成果汇报演出暨表彰典礼在这里举办。
  谈起本次托管班哪些课程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现场的孩子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我最喜欢用黏土做文物那节课!”该村吴芠萱小朋友说起秀山门博物馆讲师带来的“解码池州·行走的文化地图”巡讲滔滔不绝;“我现在是家门口老祠堂的小小讲解员啦!”姜梓轩大声汇报,他通过碧山社区志愿者吴星能设计的“古建筑拼图”课,了解了本地老宅建设时使用的榫卯技艺… …
  当天活动的核心环节——寻找身边的“小先生”和优秀志愿者评选,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经过村、校联评和学员投票,25名优秀少年荣获“小先生”称号。经过匿名满意度测评、创新课程开发贡献、晚会组织成效三个方面考核,20名优秀志愿者获得全场称赞,他们以专业和热情,为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暑假前夕,马衙街道依托“三小模范工程”策划首届暑期托管班。为谋划好本期托管班,多部门联合行动,利用“周二下沉日”深入村居听取各方意见,吸收采纳“ 大孩子带小孩子”“展示学习成果”等建议,提前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对接秀山门博物馆引入专家资源、邀请马衙中心学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提前招募合肥师范学院、池州学院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覆盖该街道杨安社区、碧山社区、金山村及周边多个村居,惠及200余名乡村儿童。
  此次成果汇报演出暨表彰典礼为首届暑期托管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明年还有‘小先生’活动不?我家老二也想参加。”在近日该街道开展的“八户遍访”中,不少家长主动询问,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还通过榜样带动和多方协作,探索出一条乡村儿童托管的“马衙路径”,让优秀乡风、传统文化在知行合一、老少同乐中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