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1日
“陈掌柜”:好食材用心做 池州味线上飘
□ 记者 张艺楠
正午时分,贵池区万盛广场的“陈掌柜鱼头泡饭”店门前,一张海报格外吸睛— —一个男孩双手端着一盘比脸庞还大的鱼头火锅,对着镜头笑得灿烂。推门而入,香气瞬间包裹周身,老熟客的声音随即响起:“陈掌柜!今天带几个好朋友来聚聚,菜品还按老样子来!”
被叫作“陈掌柜”的陈迪笑着迎上前。这位1982年出生的池州人,本是学中医出身。早年他在浙江沿海打拼,种过珍珠、进过工厂,却始终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爱好美食的他,2017年回到家乡池州,在万盛广场开起了饭店。
陈迪不擅长下厨,却爱琢磨菜品。开店初期,他尝试推出各类带有池州特色的菜肴。这时,童年记忆里的鱼头泡饭涌上心头。为此,他特地前往湖北学习鱼头做法,回乡后聘请两位专业厨师,将池州人偏爱鲜醇口感的饮食习惯与湖北做法相结合,让改良后的鱼头泡饭既有池州特色,口味又更加醇厚。
要做出“陈掌柜牌”鱼头泡饭,从选材就格外讲究。每条胖头鱼都现杀现做,搭配上梅村豆腐、山粉圆子,再加上咸肉提鲜。经慢火细细炖煮,咸鲜适口的汤汁愈发浓郁,豆腐吸饱了鱼汤的鲜甜,山粉圆子透着Q弹爽滑。最地道的吃法,是等鱼头快吃完时,将浓稠的汤汁浇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让每一粒米都裹满鱼肉的精华,一口下去,鲜、香、糯交织,尽是满足。
或许正是这份对池州风味的坚守与创新,让他收获了众多“知音”。这道菜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周末一天能卖出70份,节假日日销量更是直接突破100份,不少南京、合肥的顾客也慕名而来,点名要吃这道鱼头泡饭。
店里另一道招牌菜“厨娘酱烧肉”,则藏着一段温馨的家族记忆。这道菜的名字,源于陈迪的母亲王美娇。年轻时,王美娇是村里有名的“厨娘”,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去帮忙做菜,酱烧肉便是她的拿手绝活,而这手艺,又是从她外婆那里传承下来的。如今,已到安享晚年的年纪,王美娇却始终坚持在饭店帮忙,店里的这道酱烧肉仍然由她亲自掌勺。
这道菜的美味秘诀,同样藏在材料里。王美娇介绍,她们只选用农户散养的黑猪肉,肉质紧实、香味浓郁,且选材时会特意挑选带皮的五花三层或前腿肉;辅料则极为简单,仅有酱板、八角和葱段,遵循着“好食材简单做”的原则。经过慢火炖煮,成品酱烧肉泛着诱人的琥珀色,入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每一口都是老味道的沉淀。
在经营上陈迪也有着自己的思路。从开店起,他就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仅设计了专属logo、撰写宣传标语,还让儿子为自家品牌代言。海报上那个端着鱼头火锅的小男孩,正是他的儿子。2021年开始,他用抖音记录后厨做菜的过程和店里的日常。如今已积累了4300多个粉丝。“虽然账号粉丝不算多,但都是真心喜欢我们家菜的朋友。”陈迪笑着说,“之前有个本地小伙子,给奶奶带了一份酱烧肉,奶奶尝了之后连连说像她小时候吃过的味道,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凭借对菜品的把控和对本地味道的诠释,饭店于2018年拿下“池州市主城区十佳特色餐馆”称号;两年后,获评“全市餐饮服务业品质创新示范单位”;2023年,又成功入选“池州市十佳餐饮企业”;今年5月,该店被认定为第三届池州原生态美食“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成为当地餐饮界的“口碑代表”。
对于未来,陈迪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以现有的口碑为基础,开拓专属的客户群体,通过建立会员体系、开展社群营销等方式,逐步开启同城外卖服务,让更多人能吃到‘陈掌柜’的饭菜,尝到这份带着家庭温度的池州味道。”
一锅鱼头泡饭,一碗酱烧肉,不仅满足了食客的味蕾,更延续着一个家庭对美食的执着与传承。在池州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城里,陈迪一家用一道道家常菜,串联起几代人的手艺与温情,也用多年的坚守,让“陈掌柜鱼头泡饭”成为承载本地味道与记忆的“美食名片”。
正午时分,贵池区万盛广场的“陈掌柜鱼头泡饭”店门前,一张海报格外吸睛— —一个男孩双手端着一盘比脸庞还大的鱼头火锅,对着镜头笑得灿烂。推门而入,香气瞬间包裹周身,老熟客的声音随即响起:“陈掌柜!今天带几个好朋友来聚聚,菜品还按老样子来!”
被叫作“陈掌柜”的陈迪笑着迎上前。这位1982年出生的池州人,本是学中医出身。早年他在浙江沿海打拼,种过珍珠、进过工厂,却始终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爱好美食的他,2017年回到家乡池州,在万盛广场开起了饭店。
陈迪不擅长下厨,却爱琢磨菜品。开店初期,他尝试推出各类带有池州特色的菜肴。这时,童年记忆里的鱼头泡饭涌上心头。为此,他特地前往湖北学习鱼头做法,回乡后聘请两位专业厨师,将池州人偏爱鲜醇口感的饮食习惯与湖北做法相结合,让改良后的鱼头泡饭既有池州特色,口味又更加醇厚。
要做出“陈掌柜牌”鱼头泡饭,从选材就格外讲究。每条胖头鱼都现杀现做,搭配上梅村豆腐、山粉圆子,再加上咸肉提鲜。经慢火细细炖煮,咸鲜适口的汤汁愈发浓郁,豆腐吸饱了鱼汤的鲜甜,山粉圆子透着Q弹爽滑。最地道的吃法,是等鱼头快吃完时,将浓稠的汤汁浇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让每一粒米都裹满鱼肉的精华,一口下去,鲜、香、糯交织,尽是满足。
或许正是这份对池州风味的坚守与创新,让他收获了众多“知音”。这道菜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周末一天能卖出70份,节假日日销量更是直接突破100份,不少南京、合肥的顾客也慕名而来,点名要吃这道鱼头泡饭。
店里另一道招牌菜“厨娘酱烧肉”,则藏着一段温馨的家族记忆。这道菜的名字,源于陈迪的母亲王美娇。年轻时,王美娇是村里有名的“厨娘”,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去帮忙做菜,酱烧肉便是她的拿手绝活,而这手艺,又是从她外婆那里传承下来的。如今,已到安享晚年的年纪,王美娇却始终坚持在饭店帮忙,店里的这道酱烧肉仍然由她亲自掌勺。
这道菜的美味秘诀,同样藏在材料里。王美娇介绍,她们只选用农户散养的黑猪肉,肉质紧实、香味浓郁,且选材时会特意挑选带皮的五花三层或前腿肉;辅料则极为简单,仅有酱板、八角和葱段,遵循着“好食材简单做”的原则。经过慢火炖煮,成品酱烧肉泛着诱人的琥珀色,入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每一口都是老味道的沉淀。
在经营上陈迪也有着自己的思路。从开店起,他就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仅设计了专属logo、撰写宣传标语,还让儿子为自家品牌代言。海报上那个端着鱼头火锅的小男孩,正是他的儿子。2021年开始,他用抖音记录后厨做菜的过程和店里的日常。如今已积累了4300多个粉丝。“虽然账号粉丝不算多,但都是真心喜欢我们家菜的朋友。”陈迪笑着说,“之前有个本地小伙子,给奶奶带了一份酱烧肉,奶奶尝了之后连连说像她小时候吃过的味道,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凭借对菜品的把控和对本地味道的诠释,饭店于2018年拿下“池州市主城区十佳特色餐馆”称号;两年后,获评“全市餐饮服务业品质创新示范单位”;2023年,又成功入选“池州市十佳餐饮企业”;今年5月,该店被认定为第三届池州原生态美食“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成为当地餐饮界的“口碑代表”。
对于未来,陈迪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以现有的口碑为基础,开拓专属的客户群体,通过建立会员体系、开展社群营销等方式,逐步开启同城外卖服务,让更多人能吃到‘陈掌柜’的饭菜,尝到这份带着家庭温度的池州味道。”
一锅鱼头泡饭,一碗酱烧肉,不仅满足了食客的味蕾,更延续着一个家庭对美食的执着与传承。在池州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城里,陈迪一家用一道道家常菜,串联起几代人的手艺与温情,也用多年的坚守,让“陈掌柜鱼头泡饭”成为承载本地味道与记忆的“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