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科技赋能“菜篮子 ”冷链连通“致富路”
□ 通讯员 王杰
9月,天朗气清,秋意渐浓。位于横渡镇横渡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摘季。清晨的阳光温柔洒下,照射着整齐的菜畦,翠绿的叶片间点缀着饱满的果实,农户们穿梭田间,熟练地采摘新鲜的黄瓜、茄子与甜玉米,欢声笑语中,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在田野间徐徐展开。
“要种出好蔬菜,得先养好一方土。”这是横渡村蔬菜基地始终坚守的理念。在土壤管理方面,该基地采用腐熟农家肥与微生物菌剂相结合的方式,配合智能滴灌系统实现养分精准供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形成以天敌昆虫为主、生物药剂为辅的绿色屏障;在农业技术方面,依托富硒土壤资源,通过品种优选和采收前控水等先进技术,使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让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大下降,也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跃升,今年采收的蔬菜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达到了新高度。
采摘工作结束后,该基地的分拣区迎来繁忙时刻:农户们将刚采摘的蔬菜按大小、品相分类,快速装箱、贴标,一箱箱新鲜蔬菜整齐码放,等待冷链车转运。“我们和池州大润发、铜陵永辉等12家大型超市签订了直供协议,形成‘田间到货架’的快速通道。”该基地负责人钱刚介绍,中午时分,这些带着晨露的蔬菜就能摆上池州、铜陵两地超市的生鲜货架,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横渡味道”。为保障运输品质,冷链车均配备GPS温控系统,实时监测车厢内温度、湿度,确保蔬菜从采摘到上架全程保持新鲜状态。
该蔬菜基地蓬勃发展,不仅让“菜园子”变成“钱袋子”,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基地已吸纳横渡镇河西村20余名村民长期就业,人均月收入超2000元。“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老人孩子都顾不上。现在骑车10分钟就到基地上班,每月能拿23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舒心多了!”正在基地采摘黄瓜的村民张彩霞笑着说。
据了解,该基地正在谋划延伸产业链,计划推出“农事体验+采摘观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田间,体验采摘的乐趣,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助力乡村三产协同发展。
9月,天朗气清,秋意渐浓。位于横渡镇横渡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摘季。清晨的阳光温柔洒下,照射着整齐的菜畦,翠绿的叶片间点缀着饱满的果实,农户们穿梭田间,熟练地采摘新鲜的黄瓜、茄子与甜玉米,欢声笑语中,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在田野间徐徐展开。
“要种出好蔬菜,得先养好一方土。”这是横渡村蔬菜基地始终坚守的理念。在土壤管理方面,该基地采用腐熟农家肥与微生物菌剂相结合的方式,配合智能滴灌系统实现养分精准供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形成以天敌昆虫为主、生物药剂为辅的绿色屏障;在农业技术方面,依托富硒土壤资源,通过品种优选和采收前控水等先进技术,使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让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大下降,也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跃升,今年采收的蔬菜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达到了新高度。
采摘工作结束后,该基地的分拣区迎来繁忙时刻:农户们将刚采摘的蔬菜按大小、品相分类,快速装箱、贴标,一箱箱新鲜蔬菜整齐码放,等待冷链车转运。“我们和池州大润发、铜陵永辉等12家大型超市签订了直供协议,形成‘田间到货架’的快速通道。”该基地负责人钱刚介绍,中午时分,这些带着晨露的蔬菜就能摆上池州、铜陵两地超市的生鲜货架,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横渡味道”。为保障运输品质,冷链车均配备GPS温控系统,实时监测车厢内温度、湿度,确保蔬菜从采摘到上架全程保持新鲜状态。
该蔬菜基地蓬勃发展,不仅让“菜园子”变成“钱袋子”,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基地已吸纳横渡镇河西村20余名村民长期就业,人均月收入超2000元。“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老人孩子都顾不上。现在骑车10分钟就到基地上班,每月能拿23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舒心多了!”正在基地采摘黄瓜的村民张彩霞笑着说。
据了解,该基地正在谋划延伸产业链,计划推出“农事体验+采摘观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田间,体验采摘的乐趣,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助力乡村三产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