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石泽丰
11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既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也是池州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用立法工作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全市上下在深入学习、深化教育上下功夫,统筹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篇文章”,不断将依法治市推向深入。
今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部署开展了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研讨、大实践、大督察活动,举办了专题辅导报告和依法治市微信有奖知识竞答,并积极探索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法治述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制度。
要开展好依法治市,前提是要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培植法治信仰。今年以来,我市以全民学法守法为基础,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龙头”和青少年“源头”,积极开展宪法进万家、进宾馆、进公共交通场所系列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宣传讲座165场,法治文艺演出58场,发放宣传资料59000余份;利用池州普法微信、微博网络宣传阵地,发布普法专题知识内容12000余条。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启舟认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据他介绍,自2015年6月省人大第一批赋予我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在注重立法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共制定出了5部地方法规和5部地方政府规章,科学编制了《2019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书》《2018-2022年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项目建议书》和《2018-2022年市政府规章立法规划项目建议书》,均秉持良法善治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其中,出台的《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举措》,为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依法治市的目的。为此,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着力提高监督实效,通过听取专项报告、开展执法专项督查、专题调研、工作评议等活动,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着力提升法治池州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市组织实施了深化“法治护航精准扶贫”五大行动等8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招标投标专项问题整治,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市场主体权益维护,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执法规范、法治保障、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四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