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1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12日
筑城乡发展之基 圆人民安居之梦
——市住建局奋力推进现代化城乡建设工作综述
  □通讯员刘莹
  一项项重点工程落地落实,敲响了城乡发展的声声战鼓;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奏响了城乡建设的时代强音。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2021年,市住建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针对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环境面貌、古建保护等多方面的“城市欠账”“民生堵点”,知难而进、奋起争先,全力以赴攻坚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城市外在“颜值”内在“品质”不断刷新,吹响了城市建设提质升级攻坚战的“集结号”。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坦整洁,斑驳的楼体内外墙面粉刷一新,遍地的垃圾杂草被清理干净,脏乱的空地被补栽绿植……2021年以来,我市清华园小区、大修厂宿舍、兴业新村等老旧小区的面貌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这得归功于老旧小区改造,现在能随时下楼活动,生活方便了许多。”提及这些变化,居民李大姐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市住建局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工作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工作。
  2021年,我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投资7亿元,上报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78个,涉及居民18616户、建筑面积193.31万平方米。其中,贵池区76个,涉及居民18043户、建筑面积180.45万平方米;市开发区2个,涉及居民573户、建筑面积12.86万平方米。
  按照《安徽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要求,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统筹实施了雨污管道综合管线、道路、停车位、电瓶车集中充电、绿化、生活垃圾、智慧安防、消防、照明等改造内容。
  同时,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2021年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前,累计发放了《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需求调查表》15000余份、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18余次、征求重点人群意见25人次,施工过程中不断征求居民意见,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改造内容。
  在进行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市住建局还完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打造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宜居住区,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乐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极大改善了主城区市民的居住生活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向东而行
  一路向东,勾勒出城市发展新图景。
  在老旧小区改造跃马扬鞭的同时,我市也在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在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中,东部三区(包括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经开区和池州高新区)一体化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展示滨江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何借力政策东风,打开区域发展新格局,在产城融合中实现能级跃升?
  2021年7月20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指出,加快东部产业新城建设,是落实市“十四五”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贯彻落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产业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清溪大道(九华山大道—龙腾大道)改造工程西起平天湖大道,东至龙腾大道,全长约7.97KM,是池州东部产业新城的“生命之线”。2021年,市住建局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发展定位,相继开展了清溪大道与平天湖大道交口渠化展宽、清风路电缆桥、清溪大道桥和五孔闸桥两侧慢行桥和电缆桥、道路拓宽改造等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23日,清溪大道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五孔闸桥至牧之路段北侧主路面注浆、路面铣刨、绿化带部分渠化拓宽、基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工作。南侧已进行清基、块料换填、路基开挖整形、雨水管开挖铺设、地下通道开挖等工作。牧之路与龙腾大道段北侧已进行雨污水管道、箱涵施工,地基处理和路基块料换填工作。同步推进沿线燃气、国防光缆等管线保护,电力杆线迁改等工作,项目建设正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
  产业新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过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假以时日,东部产业新城会越来越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城区逐渐成为集住宅、写字楼、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聚集了大量的常住人口,产城关系得到了较好融合。在这种多功能的综合体内,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得到了满足,东部产业新城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每个池州人民心目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而老街区则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处理好现代和传统、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才能从缺乏个性的“整齐划一”走向保留特色的“参差多态”。
  位于城区西北角的老池口紧靠长江,是传统商贸重镇和停靠船舶的古渡口,几百年来一直是长江渔民集聚地、南来北往物资集散地和人员聚集地、信息交流地,是茶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地。老池口街区展示了20世纪建筑遗产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为工业遗产活态传承构筑了新的模式,也为更多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保护与利用上提供优雅转身的示范。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实践中,我市住建部门围绕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积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建立健全保护性法规、加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多年来,得益于专家学者的技术支持和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全市新增历史建筑81处,其中石台、青阳、东至三县公布历史建筑50处;深入挖掘老池口街区茶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等重要历史遗存,2021年成功申报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池州市着力保护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获得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8个、中国传统村落称号22个,贵池茶厂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以《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出台为契机,加强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政策宣传,唤起全社会保护意识;根据历史文化名城评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体检情况,储备保护项目,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整合文物保护、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政府性资金;结合文旅开发等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鼓励企业、个人认养、支持历史建筑修缮维护。
  厚植城市绿色底蕴
  走进安徽铭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站在高处向下俯瞰,整个生产车间一览无余,这里遍布巨大机器和管道,机器的轰鸣声中不时可听到“呲呲”的蒸汽声。数辆铲车来回穿梭,将刚生产出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ALC板)从车间内运出,井井有条地继续在场地上摆放。
  “用预制钢结构代替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项目现场只需像拼插积木一样,把各个从工厂中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就可以了,既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安徽铭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谯骞说。
  在全国大力倡导和扶持新兴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新兴绿色建材产业作为一大朝阳行业,已然呈现出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为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融入城市发展大局,打造300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近年来,市住建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建筑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高等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以住建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和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为契机,积极扶持企业资质升级、资质增项。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13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11家、二级总承包企业59家。
  推进联合体投标。2021年以来,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组成联合体中标的房建市政类项目13个,中标金额7亿1095万,金额占比约8%。
  鼓励资质以上企业入库。联合市统计局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统计培训和统计督查力度,2020年、2021年累计新增入统建筑业企业105家,全市现有入统建筑业企业303家。
  鼓励资质以上企业入库。联合市统计局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统计培训和统计督查力度,2020年、2021年累计新增入统建筑业企业116家,全市现有入统建筑业企业314家。
  持续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全面推行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将劳务企业资质许可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已累计办理劳务资质备案100余项。此外,对外地建筑业企业迁入我市的,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简单变更,2021年已引进外地建筑业企业34家。
  优化建筑市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中的应用规则。多次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信息应用范围、规则探讨研究,针对招标投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出相应调整、修改,扩大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提升应用效能。
  做好对骨干企业包保帮扶工作。建立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联系包保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制度,目前,市本级包保干部、业务骨干共走访建筑业企业47次,走访项目17次,发放政策汇编等资料260份。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时间的指针转向崭新的刻度。接过2022年的发展接力棒,为实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三优池州”目标,推动城市规模和发展能级加速跃升,生成全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市住建局干部职工正击楫扬帆再出发,踔厉奋发开新篇。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