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13日
尧渡镇:基层环境员“小支点” 撬动生态环境“大治理”
  走进东至县尧渡镇,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阡陌纵横、屋舍俨然的和谐景象,前屋后街干干净净,道路两侧整洁有序,垃圾死角不见了、文明用语更多了、居民笑脸更美了,到处洋溢着和谐、文明、美好的气息。这正是“环长制”管理模式在该镇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道路旁有固废堆积”“小区污水管网疑似破裂,污水沿墙脚渗出,气味刺鼻,居民反映强烈”“农户在黄泥湖边违规养殖畜禽,水体变色,气味难闻”……一条条上报生态环境信息出现在环长制平台上,这就是尧渡镇推行环境监督长制以来带来的新变化。
  “每日8时准时到社区签到,8时30分开始骑电动车按点位巡查,看见路边有垃圾就捡起来,如果遇到无法处置的问题,比如建筑垃圾大量堆放、未及时清理或油烟净化装置损坏等,我都会第一时间上报镇环保站。作为镇里聘用的环境监督员,我把事情做好了,心里才踏实。”在尧渡镇秋浦社区,郑末云大姐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尧渡镇通过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最终确定48名基层环境专项监督员。通过基层环境监督员做实做细生态环境工作,打通服务环保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给“基层环境监督员”定职责、明任务、拉清单,有效打通乡村环境治理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通过“小程序1.0”共上报问题935个,均已完成整改。
  “基层环境监督员每月工资1280元,根据工作表现实行考核管理,彻底解决了人员分散、积极性不高、履职不到位的问题,既保证了工作落实,又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让他们付出有收获,干事有盼头。”尧渡镇环保站凌站长星介绍。
  据了解,平台上传的各类问题,基层环境监督员能立行立改则立即整改;如果无法处置,则通过平台上报镇环保站,镇环保站协调人员处理;如果在镇里无法处理的,则通过平台上报到县,由县里将问题“四项清单”录入“1+1+N”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握指成拳,出拳有力,拳拳出彩”的闭环机制。
  “基层生态环境监督员是我镇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升基层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既遏制增量污染,也注重治理存量污染;既重视显性污染,也不放松隐性污染,形成‘问题有人管’‘小事有人做’‘事事能闭环’的环境治理体系。”尧渡镇党委委员汤善永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基层环境监督长制的实施,激活了环境监管的“精神末梢”,而“环长制”小程序的出现则让基层环境治理从人治的单一治理转变为“生态+数字”的立体化动态监管,有效破解了基层环境保护难题。(陈琳)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