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08日
奋力奔跑在智能超算科研的赛道上
□通讯员江雪飞王慧
日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将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这是对他们在国内智能超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
位于浙江杭州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其主要工作是在超算领域针对前沿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超算创新中心。近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构筑国之重器,解决重大问题,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成为第一批“开荒者”,并在这片无人涉及的“土地”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由他们牵头攻关研发的“量子模拟器”,在新一代神威超算机上仅用304秒就完成了预计1万年才能完成的相关计算,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团队又将这一时间缩短至150秒。这一凝结青春智慧的中国方案,不仅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正确性验证,还为量子计算机研发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这支“开荒”队伍里,有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优秀青年,他就是石台县矶滩乡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汤志航。1993年,汤志航出生在矶滩乡太胜村三间瓦房里。家里经营着竹制品加工厂,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虽不富足却衣食无忧的生活。但10岁那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家庭顶梁柱父亲的生命。一夜之间,汤志航从童年的无忧无虑跌入生活的痛苦深渊。在亲人抽泣中,在母亲的泪眼里,他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83岁的汤腊荣是汤志航姑奶奶,说起汤志航,老人一脸的怜爱:“这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
同学汪池说:“汤志航天赋好,不读死书,学习目标明确,有追求。”
“当时的学校条件比较差,因校舍不够,将一间办公室隔成一半作为他们的教室,空间十分狭小,十几个孩子桌椅挤在一起,紧挨着黑板。”班主任李小飞对汤志航印象深刻。他说:“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课本上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背诵下来。每天早上6点,我会骑着车子满村转悠查看。每次经过汤志航家时,远远地就能听到汤志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朗诵。在汤志航身上能看到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父亲过早离世,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汤志航也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这也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秉性。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汤志航显得成熟、独立。在矶滩读完小学后,2006年汤志航到池州上学,并于2012年考上上海电力大学。在上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团结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功课之余,汤志航通过勤工俭学挣学费和生活费。2015年9月,读大三的汤志航看到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军,他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回到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并通过努力考取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201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3月毕业后进入之江实验室工作,开始奋力奔跑在智能超算科研的赛道上。
党组织在科研攻关中也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我们一直在探索党建科研互融互促的模式,比如由支部发起内部技能大比武,时不时来一场超算编程竞赛,大家拼技能、比作风、赛成绩。”汤志航说。
得知汤志航所在的团队为祖国科研作出贡献时,同学、乡亲们激动不已。同学汪池说:“我是通过我们小学群知道汤志航的事迹。看到视频后,真的很自豪。”矶滩乡太胜村党支部书记曹四友说:“作为一个太胜人,作为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在我们这么小的村子,出了这样的人才,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希望村里有更多的年轻人以汤志航为榜样,向汤志航学习。”
“想想当年老一辈科学家仅靠手摇计算机,甚至算盘就算出了原子弹的理论模型。今天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像神威、天河这些超级计算中心。我们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加快构建世界领先的智能超算算力。”面对众多的祝福和赞扬,汤志航不骄不躁,他表示:“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共同努力取得的,个人有幸参与其中,而且自己年纪尚轻,刚刚步入研究领域,要学习的还很多。国家为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会胸怀‘国之大者’,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在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事业上的历史使命。”
日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将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这是对他们在国内智能超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
位于浙江杭州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其主要工作是在超算领域针对前沿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超算创新中心。近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构筑国之重器,解决重大问题,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成为第一批“开荒者”,并在这片无人涉及的“土地”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由他们牵头攻关研发的“量子模拟器”,在新一代神威超算机上仅用304秒就完成了预计1万年才能完成的相关计算,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团队又将这一时间缩短至150秒。这一凝结青春智慧的中国方案,不仅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正确性验证,还为量子计算机研发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这支“开荒”队伍里,有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优秀青年,他就是石台县矶滩乡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汤志航。1993年,汤志航出生在矶滩乡太胜村三间瓦房里。家里经营着竹制品加工厂,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虽不富足却衣食无忧的生活。但10岁那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家庭顶梁柱父亲的生命。一夜之间,汤志航从童年的无忧无虑跌入生活的痛苦深渊。在亲人抽泣中,在母亲的泪眼里,他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83岁的汤腊荣是汤志航姑奶奶,说起汤志航,老人一脸的怜爱:“这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
同学汪池说:“汤志航天赋好,不读死书,学习目标明确,有追求。”
“当时的学校条件比较差,因校舍不够,将一间办公室隔成一半作为他们的教室,空间十分狭小,十几个孩子桌椅挤在一起,紧挨着黑板。”班主任李小飞对汤志航印象深刻。他说:“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课本上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背诵下来。每天早上6点,我会骑着车子满村转悠查看。每次经过汤志航家时,远远地就能听到汤志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朗诵。在汤志航身上能看到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父亲过早离世,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汤志航也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这也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秉性。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汤志航显得成熟、独立。在矶滩读完小学后,2006年汤志航到池州上学,并于2012年考上上海电力大学。在上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团结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功课之余,汤志航通过勤工俭学挣学费和生活费。2015年9月,读大三的汤志航看到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军,他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回到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并通过努力考取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201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3月毕业后进入之江实验室工作,开始奋力奔跑在智能超算科研的赛道上。
党组织在科研攻关中也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我们一直在探索党建科研互融互促的模式,比如由支部发起内部技能大比武,时不时来一场超算编程竞赛,大家拼技能、比作风、赛成绩。”汤志航说。
得知汤志航所在的团队为祖国科研作出贡献时,同学、乡亲们激动不已。同学汪池说:“我是通过我们小学群知道汤志航的事迹。看到视频后,真的很自豪。”矶滩乡太胜村党支部书记曹四友说:“作为一个太胜人,作为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在我们这么小的村子,出了这样的人才,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希望村里有更多的年轻人以汤志航为榜样,向汤志航学习。”
“想想当年老一辈科学家仅靠手摇计算机,甚至算盘就算出了原子弹的理论模型。今天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像神威、天河这些超级计算中心。我们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加快构建世界领先的智能超算算力。”面对众多的祝福和赞扬,汤志航不骄不躁,他表示:“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共同努力取得的,个人有幸参与其中,而且自己年纪尚轻,刚刚步入研究领域,要学习的还很多。国家为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会胸怀‘国之大者’,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在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事业上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