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14日
一米阳光
很多年前,进师范读书不久的我生了一场大病,不仅掏空了家底,还让家里欠了不少外债。那段时间,父亲为我的病情,为雪上加霜的家庭境况愁得嘴角起泡,华发早生。
好在时间不长我的病渐渐治愈了,父亲像卸下了一座大山。不过也只轻松了几日,另一座大山——债务缠身的生活,还是让父亲愁眉不展、寝食难安。
经过几日的思量,父亲决定做向山区贩卖鱼虾的小买卖。
家住湖区,小鱼小虾是最常见的。秋冬时节,家中少农活,鱼虾也容易保存。这时父亲就做起了贩卖前的准备:趁晴好天气买些鱼剖开、洗净、腌渍、晒干,打包装好。有时为了赶工,父母会忙到深夜。一盏孤灯悬挂在头顶,父亲胣鱼,母亲清洗,风一吹,整个夜晚就晃了起来。
为了赶早市,父亲每次都是半夜动身。吃过晚饭,父亲就早早睡下,然而睡不了几个小时,赶早市的焦急心情就把他早早地从床上拽了起来。揣上母亲烙的一摞饼,备上水,借着月光,就出发了。
清冷的下弦月孤独地挂在漆黑的夜空,把人和车拉得瘦瘦长长,寂寞滚动的车轮碾碎了一地月色,惊起了一路鸟鸣。山区路窄多坡,又是石子路。上坡时,父亲深吸一口气,将身子弓得几乎与车平行,双脚不停地蹬着,不时地行着“之”字形。货重坡陡,一刻也不敢松懈。上得坡来,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其时天已寒凉,地已凝霜,父亲衣着不多,头顶却浮起了一层汗雾。
到得集市,父亲摆下摊,不遗余力地吆喝着,总想着早一点把货物卖完,早一点回家。他信奉和气生财,做生意从不缺斤少两,该交的管理费用一分钱也不少;遇到手紧的,少个角把几分的,也不计较;遇到难缠的主顾,也是陪着小心,说尽好话。即便如此,光靠集市上卖,也是卖不完的,还得到乡下去卖。
虽说秋冬之际多晴日,但总有一些日子,江南烟雨还是不期而至。这时父亲骑行的路就更难了。寒风卷着冻雨肆意割裂着父亲裸露的皮肤,像冷血的蛇在父亲全身游走,石子路上车轮卷起的泥浆无情地溅了父亲一脸一身。泥土路骑不动,只有推着车走,有时还要用细棍戳去粘在车轮上的泥巴。风雨交加中,父亲佝偻着身子,不时抹去脸上的泥水,看一眼灰蒙蒙的天,眉头紧蹙;又看看货物袋,见鱼虾还在安静舒适地躺着,眉头又有了些许舒展。他并不觉得冷,只是雨水与汗水让身体黏糊糊的,感觉极不舒服。
在我看来这令人崩溃的行程,父亲却说算不了什么,风大就推着车,雨大就避屋檐。他说最难的是下雾天,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在前方不怀好意地等着,让人累身更累心。
皖南山区的雾在秋冬之际是个任性的孩子。来时漫天漫地,去时拖泥带水。一路骑行的父亲就浮在雾里,什么也看不清,好几次差点跌下了山沟。人感觉在虚空中飘着,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偶尔传来几声汽笛,还因为弯曲的山路分不清在身前还是身后。常常注意了身前,身后却冷不丁地蹿出一辆车,惊得父亲头皮发麻,稳健的手也有了一丝颤抖。他不停地摁着车铃,“叮铃铃”的清脆铃声通晓人意般地撕裂着浓雾,提醒着前后来车,驱赶着漫天漫地的孤独。
记忆中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也特别漫长。一趟来回两三天,三四百里路,车载着人,人骑着车,日晒雨淋,风雨无阻。去时一车货物,回时一身伤痕。每次到家父亲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一整天,人都瘦了一圈。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是否还能起来。对于我们全家而言父亲就是“天”,都担心“天”有一天会塌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有那么一两次,同村有人跟他一道贩卖鱼虾,但跑了一趟后,就再也没人肯跑第二趟了,都说吃不了那个苦。只有父亲一直坚持着一个又一个骑行贩卖的日子。
经年累月,父亲好像什么都经历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然而,父亲终究还是老了,一道道车辙碾弯了他挺直的脊背,一滴滴汗水冲刷出他满脸的沟壑。但贫瘠的生活得到了滋润,山一样的债务也像暖阳下的冰雪在一点一点地融化。
此去经年,每当我想叙说父亲故事的时候,总是泪眼婆娑,总会浮出这样一幅画面:寒冷的冬日,当凛冽的寒风或冻雨将所有的人都赶进了温暖的家,烤着火、喝着热茶时,却还有一个人,一辆车,风里来、雨里去,在弯来扭去的山间小道上艰难地骑行着,走村串寨,沿途吆喝着“卖干鱼啰,卖干鱼啰。”苍凉的吆喝声在呼啸的寒风中像飞不起来的鸟,不到半空就折翼坠落了。晚上,住最廉价的旅馆,吃随身带着的烙饼,也曾因买卖好奢侈过一碗小面。其间被恶狗追过,被强人讹过;摔倒过,冻伤过,孤独过。但他的身板一直挺直着。这个人,自然就是我的父亲——为了生活低到尘埃里的父亲!
其实,许许多多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开在尘埃里的花朵,是厚厚云翳里射下的一米阳光。就是这一米阳光,让生命在平凡的岁月里获得召唤,获得照耀,也给万千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好在时间不长我的病渐渐治愈了,父亲像卸下了一座大山。不过也只轻松了几日,另一座大山——债务缠身的生活,还是让父亲愁眉不展、寝食难安。
经过几日的思量,父亲决定做向山区贩卖鱼虾的小买卖。
家住湖区,小鱼小虾是最常见的。秋冬时节,家中少农活,鱼虾也容易保存。这时父亲就做起了贩卖前的准备:趁晴好天气买些鱼剖开、洗净、腌渍、晒干,打包装好。有时为了赶工,父母会忙到深夜。一盏孤灯悬挂在头顶,父亲胣鱼,母亲清洗,风一吹,整个夜晚就晃了起来。
为了赶早市,父亲每次都是半夜动身。吃过晚饭,父亲就早早睡下,然而睡不了几个小时,赶早市的焦急心情就把他早早地从床上拽了起来。揣上母亲烙的一摞饼,备上水,借着月光,就出发了。
清冷的下弦月孤独地挂在漆黑的夜空,把人和车拉得瘦瘦长长,寂寞滚动的车轮碾碎了一地月色,惊起了一路鸟鸣。山区路窄多坡,又是石子路。上坡时,父亲深吸一口气,将身子弓得几乎与车平行,双脚不停地蹬着,不时地行着“之”字形。货重坡陡,一刻也不敢松懈。上得坡来,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其时天已寒凉,地已凝霜,父亲衣着不多,头顶却浮起了一层汗雾。
到得集市,父亲摆下摊,不遗余力地吆喝着,总想着早一点把货物卖完,早一点回家。他信奉和气生财,做生意从不缺斤少两,该交的管理费用一分钱也不少;遇到手紧的,少个角把几分的,也不计较;遇到难缠的主顾,也是陪着小心,说尽好话。即便如此,光靠集市上卖,也是卖不完的,还得到乡下去卖。
虽说秋冬之际多晴日,但总有一些日子,江南烟雨还是不期而至。这时父亲骑行的路就更难了。寒风卷着冻雨肆意割裂着父亲裸露的皮肤,像冷血的蛇在父亲全身游走,石子路上车轮卷起的泥浆无情地溅了父亲一脸一身。泥土路骑不动,只有推着车走,有时还要用细棍戳去粘在车轮上的泥巴。风雨交加中,父亲佝偻着身子,不时抹去脸上的泥水,看一眼灰蒙蒙的天,眉头紧蹙;又看看货物袋,见鱼虾还在安静舒适地躺着,眉头又有了些许舒展。他并不觉得冷,只是雨水与汗水让身体黏糊糊的,感觉极不舒服。
在我看来这令人崩溃的行程,父亲却说算不了什么,风大就推着车,雨大就避屋檐。他说最难的是下雾天,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在前方不怀好意地等着,让人累身更累心。
皖南山区的雾在秋冬之际是个任性的孩子。来时漫天漫地,去时拖泥带水。一路骑行的父亲就浮在雾里,什么也看不清,好几次差点跌下了山沟。人感觉在虚空中飘着,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偶尔传来几声汽笛,还因为弯曲的山路分不清在身前还是身后。常常注意了身前,身后却冷不丁地蹿出一辆车,惊得父亲头皮发麻,稳健的手也有了一丝颤抖。他不停地摁着车铃,“叮铃铃”的清脆铃声通晓人意般地撕裂着浓雾,提醒着前后来车,驱赶着漫天漫地的孤独。
记忆中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也特别漫长。一趟来回两三天,三四百里路,车载着人,人骑着车,日晒雨淋,风雨无阻。去时一车货物,回时一身伤痕。每次到家父亲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一整天,人都瘦了一圈。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是否还能起来。对于我们全家而言父亲就是“天”,都担心“天”有一天会塌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有那么一两次,同村有人跟他一道贩卖鱼虾,但跑了一趟后,就再也没人肯跑第二趟了,都说吃不了那个苦。只有父亲一直坚持着一个又一个骑行贩卖的日子。
经年累月,父亲好像什么都经历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然而,父亲终究还是老了,一道道车辙碾弯了他挺直的脊背,一滴滴汗水冲刷出他满脸的沟壑。但贫瘠的生活得到了滋润,山一样的债务也像暖阳下的冰雪在一点一点地融化。
此去经年,每当我想叙说父亲故事的时候,总是泪眼婆娑,总会浮出这样一幅画面:寒冷的冬日,当凛冽的寒风或冻雨将所有的人都赶进了温暖的家,烤着火、喝着热茶时,却还有一个人,一辆车,风里来、雨里去,在弯来扭去的山间小道上艰难地骑行着,走村串寨,沿途吆喝着“卖干鱼啰,卖干鱼啰。”苍凉的吆喝声在呼啸的寒风中像飞不起来的鸟,不到半空就折翼坠落了。晚上,住最廉价的旅馆,吃随身带着的烙饼,也曾因买卖好奢侈过一碗小面。其间被恶狗追过,被强人讹过;摔倒过,冻伤过,孤独过。但他的身板一直挺直着。这个人,自然就是我的父亲——为了生活低到尘埃里的父亲!
其实,许许多多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开在尘埃里的花朵,是厚厚云翳里射下的一米阳光。就是这一米阳光,让生命在平凡的岁月里获得召唤,获得照耀,也给万千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