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10日
甘洒汗水育桃李 矢志耕耘满园春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教育路上,总有那么一批人,扎根于教育一线,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默默坚守,定格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值此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睹4名园丁的别样风采,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
吴喜宝: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七都镇是石台县最偏远乡镇之一。2009年大学毕业,正赶上安徽首次实施“特岗教师”计划,22岁的吴喜宝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到银堤教学点报到当天,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泥泞的道路、陈旧的教学楼、简陋的宿舍,眼前的场景还是让吴喜宝有些失落。“可是孩子们朴实、善良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打动了我,我暗暗发誓要好好教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成才竭尽所能。”吴喜宝说。
吴喜宝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他始终秉持“学生事无小事,课上课下皆教育”的教育理念,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熏陶学生。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放学后,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即使没课,他也要去教室看看才放心,其他任课教师有事请假或赶上自习课时,他就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和学习。
由于银堤教学点条件艰苦,从外面来的老师大都不愿意长期任教。三年支教期满后,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希望他留下来。“虽然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我从来没想过离开。人活着就要干点事业,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吴喜宝坚定地说。
如今,在教学点坚守13年的吴喜宝早已熟悉乡村的每一条小路,清楚每个孩子家庭情况,他家访学生600多次,为的就是更好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谭向春:“他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
今年38岁的谭向春,是池州工业学校一名会计专业课教师。已经毕业的学生江庭伟给她打电话聊学习和生活时,仍然改不了口,和上学时一样,叫她“谭姐姐”。
原来,14级会计班的江庭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变得沉默寡言,上课还经常走神。谭向春发现后,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找出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用夸奖式教学鼓励他。最终,江庭伟不仅学习成绩大有提高,而且性格变得开朗,在2018年的自主招考中,如愿以高分被铜陵学院本科录取。
“在职高读书的大部分学生,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需要关爱。”谭向春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大多文化课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不积极引导,可能会步入歧途。针对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性等,谭向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表现优点和长处,用夸奖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取,品尝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是师生,课后就成了“知心大姐”,这种“打成一片”的相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
谭向春不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下转2版) (上接1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荣获多个奖项。
张佐胜:“用我的现在来换孩子们的未来,值得!”
在池州市第十一中学任教的张佐胜老师,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坚守在历史教学岗位。
学生、家长平时会不太重视历史的学习与教育,以至于每年临近考试,都有不少学生因为历史成绩不好而苦恼。张佐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利用课后的一点时间,义务地为有需要的同学补缺补差。慢慢地,听他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善学楼”一楼的多媒体教室成了张佐胜的“大讲堂”。面对家长和学生的感谢,他自豪地说:“用我的现在来换孩子们的未来,值得!”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张佐胜的带领下,不少班级开展“勾画心中历史——手抄报制作”、“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档案制作”等历史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每次活动都能收到上千幅学生作品。张佐胜还组织举办优秀学生作品专展,引来很多学生前来观看和欣赏。这些特色活动在兄弟学校引起了极大反响,吸引了安庆、芜湖等地学校前来考察学习。
在张佐胜看来,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永无止境。他多次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察,以此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者无效的突出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尤跃武:“用‘专’‘爱’帮助孩子成长”
1995年,怀揣着梦想和对孩子们的喜爱,尤跃武放弃合肥高薪工作,进入贵池区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我要带好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尤跃武每天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她始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每天早早到校,准备一天上课需要的教具和材料。在门口迎接孩子时,会热情地和家长交流,为家长答疑解惑。孩子哭泣时,她会耐心安慰并查找原因……
“爱只是基础,好的老师是用专业来帮助孩子发展的。”尤跃武深知扎实而过硬的专业学识与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她专心钻研业务,把教育中的收获与困惑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与研究,撰写了教育笔记《带着爱心去观察》,主持了《整合理念下幼儿绘本教学的研究》等市级课题研究。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用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尤跃武专注游戏课程研究,开设了许多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同时,积极撰写和分享游戏案例,2011年荣获省游戏化教学评比一等奖,2019年撰写的游戏案例《三打白骨精》从全国3000个教育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游戏案例。
如今,尤跃武从一名教师转变为幼儿园管理工作者,但她的初心未变。“我将带领园里教师继续研究孩子、读懂孩子,从而更好地服务每一个孩子。”尤跃武说。
吴喜宝: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七都镇是石台县最偏远乡镇之一。2009年大学毕业,正赶上安徽首次实施“特岗教师”计划,22岁的吴喜宝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到银堤教学点报到当天,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泥泞的道路、陈旧的教学楼、简陋的宿舍,眼前的场景还是让吴喜宝有些失落。“可是孩子们朴实、善良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打动了我,我暗暗发誓要好好教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成才竭尽所能。”吴喜宝说。
吴喜宝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他始终秉持“学生事无小事,课上课下皆教育”的教育理念,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熏陶学生。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放学后,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即使没课,他也要去教室看看才放心,其他任课教师有事请假或赶上自习课时,他就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和学习。
由于银堤教学点条件艰苦,从外面来的老师大都不愿意长期任教。三年支教期满后,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希望他留下来。“虽然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我从来没想过离开。人活着就要干点事业,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吴喜宝坚定地说。
如今,在教学点坚守13年的吴喜宝早已熟悉乡村的每一条小路,清楚每个孩子家庭情况,他家访学生600多次,为的就是更好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谭向春:“他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
今年38岁的谭向春,是池州工业学校一名会计专业课教师。已经毕业的学生江庭伟给她打电话聊学习和生活时,仍然改不了口,和上学时一样,叫她“谭姐姐”。
原来,14级会计班的江庭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变得沉默寡言,上课还经常走神。谭向春发现后,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找出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用夸奖式教学鼓励他。最终,江庭伟不仅学习成绩大有提高,而且性格变得开朗,在2018年的自主招考中,如愿以高分被铜陵学院本科录取。
“在职高读书的大部分学生,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需要关爱。”谭向春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大多文化课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不积极引导,可能会步入歧途。针对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性等,谭向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表现优点和长处,用夸奖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取,品尝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是师生,课后就成了“知心大姐”,这种“打成一片”的相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
谭向春不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下转2版) (上接1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荣获多个奖项。
张佐胜:“用我的现在来换孩子们的未来,值得!”
在池州市第十一中学任教的张佐胜老师,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坚守在历史教学岗位。
学生、家长平时会不太重视历史的学习与教育,以至于每年临近考试,都有不少学生因为历史成绩不好而苦恼。张佐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利用课后的一点时间,义务地为有需要的同学补缺补差。慢慢地,听他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善学楼”一楼的多媒体教室成了张佐胜的“大讲堂”。面对家长和学生的感谢,他自豪地说:“用我的现在来换孩子们的未来,值得!”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张佐胜的带领下,不少班级开展“勾画心中历史——手抄报制作”、“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档案制作”等历史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每次活动都能收到上千幅学生作品。张佐胜还组织举办优秀学生作品专展,引来很多学生前来观看和欣赏。这些特色活动在兄弟学校引起了极大反响,吸引了安庆、芜湖等地学校前来考察学习。
在张佐胜看来,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永无止境。他多次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察,以此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者无效的突出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尤跃武:“用‘专’‘爱’帮助孩子成长”
1995年,怀揣着梦想和对孩子们的喜爱,尤跃武放弃合肥高薪工作,进入贵池区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我要带好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尤跃武每天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她始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每天早早到校,准备一天上课需要的教具和材料。在门口迎接孩子时,会热情地和家长交流,为家长答疑解惑。孩子哭泣时,她会耐心安慰并查找原因……
“爱只是基础,好的老师是用专业来帮助孩子发展的。”尤跃武深知扎实而过硬的专业学识与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她专心钻研业务,把教育中的收获与困惑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与研究,撰写了教育笔记《带着爱心去观察》,主持了《整合理念下幼儿绘本教学的研究》等市级课题研究。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用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尤跃武专注游戏课程研究,开设了许多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同时,积极撰写和分享游戏案例,2011年荣获省游戏化教学评比一等奖,2019年撰写的游戏案例《三打白骨精》从全国3000个教育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游戏案例。
如今,尤跃武从一名教师转变为幼儿园管理工作者,但她的初心未变。“我将带领园里教师继续研究孩子、读懂孩子,从而更好地服务每一个孩子。”尤跃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