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17日
文旅古镇业态新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东至县东流镇之名源于此,又因陶渊明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闻名。如今这座千年古镇在历史长河的宠遇下熠熠生辉,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奔涌而来。
初秋时节,走进东流老街,马头墙下红色灯笼高高悬挂,与街道两旁肆意生长的绿植遥相呼应,摇曳的日光仿佛有了形状,抚慰着小镇的人间烟火。偶遇几位村民路过,讨论起老街的变化。“这儿大概有200多栋明清徽派建筑,街房的特点大多是‘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布局,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啦,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来玩,真好……”一位年纪稍长的老者率先发了言,其他几人也附和着,眼中满是对老街的眷恋。
近年来,东流镇依据“保护第一、整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修缮东流老街古建筑群,加强对历史建筑真实性、完整性、文化艺术性的保护,先后打造“青海省雕塑设计研究院创作基地”“东流历史文化展示馆”“古镇文博馆”“杨玉贵雕塑馆”“王文生美术馆”等一批旅游景点,使其成为走红网络的热门打卡地。
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东流老街安然地数着岁月的脚步,一座自百年农校衍生而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诉说起“诗与远方”。
外头是古旧斑驳的灰瓦砖檐,里面是一步一景的西式民居,饶有一番新壤与旧土相互簇生的热情,拉开弥合历史与当代裂缝的序幕。蚕月、林间、农事、桑上、菊篱……每一间客房的命名,都饱含诗情画意。“2016年底,‘飞地学苑计划’正式落地,我们对安徽省立池州农校旧址的主体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与重建,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慢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园。”午后,端一杯茶在飞地学苑的庭院坐上一会儿,四周水音阵阵,飞地学苑负责人张俊和记者攀谈道,整个改造工程分为三期,重点打造民间美食、休闲民宿和现代化美学空间,目前一期、二期已投入使用,预计三期2024年可建成。
飞地学苑出门左转驱车4公里,就能到达新希望家庭农场,这里是东流镇打造“康养+旅游”模式、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有效实践。自入口一路前行,沿途的无花果树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范燕芳头戴草帽,正和工人们一起将新摘的果实烘干打包。“我们种了大概500多亩,主要就是樱桃、无花果、火龙果,现在恰好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不少来旅游的人都来我这儿采摘,生意不错咧。”
看着一张张笑脸,东流镇副镇长张遥也压抑不住喜悦:“依托东流古文化街区、飞地文化创业园、家庭农场、陶公文化·长江文化研学基地等业态项目的开发,东流实现了文化产业与工业经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统筹推进、同频共振,荣获‘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等称号,目前我镇乡村旅游休闲点多达10余处,年接待量可达9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