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4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鸟瞰天堂湖公园。记者吴骏摄
□记者王齐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冬日暖阳下,平天湖西部生态湿地公园,候鸟欢快觅食、鱼儿尽情游弋、市民悠闲慢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不承想,过去这里是一片废弃的鱼塘,杂草丛生,水质较差、水体连通性弱,夏天臭气熏天,人们不敢靠近,暴雨排涝不及时,容易引起水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实施清溪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修复和水体净化相结合,从源头上改善了入河口水质,实现了水系循环流动,让尾水“滋养”湿地公园。
从黑臭水沟到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这是池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生动见证。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聚焦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中水质变化、排口增减等重点问题,定期调度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同时,加大推广“可视化系统”科技成果转化,为水质常态化监管提供坚实支撑。
升金湖,安徽省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素有“中国鹤湖”之称。入冬以来,此地的候鸟数量大幅增加,不少珍稀濒危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多。
然而,在四、五年前,升金湖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景象。沿湖群众逐湖而居、逐湖而渔、逐湖而耕,导致升金湖生态环境恶化,水质下降到Ⅳ类,越冬候鸟从每年的8万只锐减到3万只。
如何解决历史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原分属市区县三方管理的升金湖主湖面收归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统一管理,推进升金湖退渔还湖、退耕还湿,让城市发展与升金湖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历时四年多努力,升金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斐然,初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再现“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壮美生态画卷。
眼下,升金湖“人退鸟进”格局已经形成,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初步预计,今冬将有66种、近10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栖息。
大湖清清小河净,这只是池州环境整治带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一个侧面。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原则,组织开展百日攻坚“回头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帮扶指导、拍摄市级专题片、市电视台曝光、第三方暗访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切实打好生态环保主动仗。据悉,2022年需完成整改的76个省级以上层面问题已全部通过验收。
除了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市生态环境局还深化系统治理,全程管控环境风险。去年,该局及时修订市级应急预案,完成市本级“两库”建设,成功举办2022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暨池州市突发环境事件“无脚本”应急演练,切实提升环境应急处突能力。
全面夯实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市生态环境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市本级全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5家。同时,该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帮扶指导,坚持帮扶与执法相结合,召开石灰石行业整治提升指导帮扶交流会,将30家铸造企业纳入监督帮扶清单,提升石灰石和铸造行业环境管理水平。
“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这是池州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答卷”上写下的答案。喜欢到平天湖西部生态湿地公园慢跑的市民许旺盛开心地说,“环境搞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