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2月28日
春之桃花
􀳂青泥
  春光明媚,花开灼人,出门踏青,与桃花撞了个满怀。
  小学课本上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两枝桃花,当是报春的使者了。南宋词人赵鼎在《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写道,“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都说“春雷起萌蛰”(出自唐韦应物《寄冯著》),其实不然。原来是桃花惊动了春天,春天才唤醒了春雷。我的窗外,就有一树桃花,也不知道是谁人栽种。蓓蕾初绽,纤纤世界,粉粉红红,就像落下了一片胭脂云,还用问吗,这不就是春天么!“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字斟句酌,哪一句与春没有关联,哪一行不粘贴上桃花?多少年前,我写过一篇到大山看桃花的小文,我就说,大山的桃花是春的信使。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山的桃花里。
  桃花是隐逸的,花事成景,全都隐藏在大山深处,得去寻觅。“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你一定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忘路,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不经意间,渔人就这样误入一个安宁和乐的世外桃源。自此,桃花也就成为远离纷争的隐逸之花。花飞花去,与流水一般没有源头,空留下一片孤傲悠闲,居然害怕有人去打扰那种隐逸。达到桃花隐逸至高境界的,莫如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唐寅以卖画积蓄,购得桃花坞别墅,美其名曰“桃花庵”,四周种桃数亩,且自号“桃花庵主”。唐用一生践行“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的隐逸生活,引得多少后人景仰。家父当年退休后,就效仿唐寅,毅然放弃小城的繁华生活,携母亲回到乡村老家,在房前屋后种满桃花。春夏秋冬,与世无争,潜心写他的桃花诗,归来吟。
  古往今来,桃花无语伴相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成了出嫁的女子,光彩照人。到了唐宋,桃花与爱情更成为绚烂的主题,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莫过于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寥寥几句,诉说出了一腔“相思不得”的闲愁。那一年,我们还在乡村学校教书,校园里,碎石小路,几株桃花,几许闲情。课余时光,年轻的心,总是心甘情愿被桃花吸引。夕阳西下,落英缤纷,我在桃花下等。终于有个女孩在桃花盛开的时节走进校园。花事如人,花事如梦,痴痴如我。记得曾经海誓山盟的缠绵,啼泪泣血的伤感,全化成树下的一酡红颜,短暂而又艳丽。那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妻直到现在还笑我:不过当年一花痴!花痴也罢,便如曹雪芹所写:“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红楼梦里桃花,几分温柔、几分热烈,更有几分粉淡痴情。
  “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这便是春之桃花。春已至,桃在侧,花正开,期待着一位著名作家描述的场景——在某个春天的傍晚,在山野桃树下,遇见一个人,无须过多的言语,只要轻轻地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放下诸多俗事吧,去看一回桃花,凭水临风,走走桃花运。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