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17日
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
本报讯(记者陈淑芬通讯员倪良梁)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医保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完善省市县三级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机制,规范信息平台需求和问题处理程序,实现日业务处理量达20万笔,为全市147万参保群众提供高质量医保信息化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市稳步推动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控、宏观决策四大类共14个子系统逐步上线并得到完善,结算平均响应时间约0.8秒。同时,在市人民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开通“医保刷脸支付”,市区主要医疗机构成功上线移动支付,截至目前,全市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量达118.5万人,就医购药结算率超50%,居全省首位,实现医保业务“掌上办”“网上办”“码上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此基础上,结合医保基金监管业务要求,我市率先搭建医保基金监管智能场景,在保障全市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基础上,重点加强医疗行为事前、事中监管力度,推动全市91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接入智能监控子系统事前提醒、事中预警接口,有效发布规则提醒300余条,更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市稳步推动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控、宏观决策四大类共14个子系统逐步上线并得到完善,结算平均响应时间约0.8秒。同时,在市人民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开通“医保刷脸支付”,市区主要医疗机构成功上线移动支付,截至目前,全市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量达118.5万人,就医购药结算率超50%,居全省首位,实现医保业务“掌上办”“网上办”“码上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此基础上,结合医保基金监管业务要求,我市率先搭建医保基金监管智能场景,在保障全市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基础上,重点加强医疗行为事前、事中监管力度,推动全市91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接入智能监控子系统事前提醒、事中预警接口,有效发布规则提醒300余条,更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