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30日
春季管护正当时 西山枣树修剪忙

果农在为枣树修剪枝丫。
□通讯员韩亚东文/图
时下正值果树春管时节,随着气温转暖,在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的千亩枣园里,果农们正忙着为果树疏密改造、修剪枝丫,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一手轻挑树枝,一手拿着剪刀、锯子不停作业,只有几分钟,果农张启光就修剪好了一棵枣树。“枣树经过一冬的休眠期即将‘苏醒’,此时对枣树进行疏密、修剪可以使树形整齐,改善枣树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提升枣子的品质和产量。”张启光介绍,枣枝的修剪也极为讲究,一般以剪掉杂枝、坏枝为主,多余的树枝为辅。枣枝留得太多会使枣树只长树不长果,枣枝留得太少又会影响光合作用,都会影响枣树的挂果率。
在西山村,村民大多靠着种枣、制枣维持生计。然而在以前,村民们种枣并没有这么多“讲究”,种植方式往往较为粗放,焦枣品质一般,售价也一直上不去。近年来,棠溪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狠抓西山焦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西山焦枣品牌,坚定不移地抓好焦枣提质增效工作。一方面,政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企业整合产业资源,统一生产和管理标准,将焦枣的生产经营品牌化、规范化,集中力量打响“西山焦枣”品牌,拓宽焦枣市场。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粗放种植的模式,聘请农业专家到果园手把手教果农种枣,移栽、施肥、修剪、采收、制作等过程全部实行科学管理,焦枣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焦枣产值在几年间翻了几番。
2015年8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9月,“西山焦枣”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西山焦枣”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如今的西山村,枣树种植规模已达到8000余亩,产值达到约2亿元,村民的收入也跟着持续稳定增加。曾经放眼望去都是石头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满山枣树,而以前被列为“贫困村”的西山村,现在已经家家户户小洋楼。“现在把枣树修好一点,农家肥多施一点,年底的收获就能多一点。”看着一件件“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张启光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