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2日
以院为家十余载 用心护理众患者
“慢慢吃,别着急……”3月31日中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监护室,护工汪玉霞正端着碗,一勺一勺给陈葆月喂饭,时不时用一旁的纸巾帮她擦拭嘴角。
一顿饭吃完,用了将近半个小时,汪玉霞的胳膊有些酸了,但她来不及休息,就匆匆把碗筷拿去清洗。
今年60岁的汪玉霞,是贵池区梅街镇人。11年前,她的女儿考上大学,没有了照顾孩子的羁绊,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家里老人生病、孩子上大学都需要钱,肩上的担子很重。”
为什么选择护工这一行,汪玉霞直言收入可观。“最初,我出来是做家政,但收入并不高。来医院看望生病的堂哥时,了解到护工这一行收入高,就想尝试下。”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第一次硬着头皮走进医院,看到病区里忙忙碌碌的医务人员,身上插着各种导管的重症病人,还是让汪玉霞有些不知所措。
“第一单是照顾一名老年痴呆患者,老人经常犯糊涂,乱发脾气,刚干几天我就觉得干不了这个工作,经常躲着哭。”汪玉霞告诉记者,虽然不想继续干下去,但也坚持把这单做完,不能弃病人于不顾。那段时间,汪玉霞白天照顾病人,晚上趁着家属来探视的时间,到培训班学习一个小时。
一单下来,汪玉霞的护理技术愈发熟练,还学会了许多和病人沟通的技巧。“汪姐,我妈妈控制不住脾气,让您受委屈了。”“您做得比我这个当女儿的都好。”……这几句话,让汪玉霞心里暖暖的,也让她决定继续干下去。
回忆的间隙,汪玉霞打了一盆热水。当天,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一名“植物人”患者擦洗。“长期卧床最怕生褥疮,一旦皮肤溃烂难愈极易感染和出现并发症,所以要勤翻身、勤换洗。”下午4时,汪玉霞帮助患者翻身擦洗,并为其按摩防止肌肉萎缩等。“每隔两个小时要翻身按摩一次,别看我个头不高,但也是干农活长大,还是很有力气的。”汪玉霞笑道。
干一行爱一行。近年来,汪玉霞通过努力学习与适应,不管是拍背、按摩,还是流食、半流食护理,都已轻车熟路。然而护工这份工作,不仅考验专业能力,也考验从业者心理素质。即便没有差池、护理到位,有时也会遇到病人不配合,甚至辱骂。对此,汪玉霞从不顶嘴,受了委屈也不迁怒于病人。“他们身体不舒服,脾气不好我能理解。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患者照顾好,不要激化矛盾,避免病人病情加重。”汪玉霞说,看着病人备受病痛折磨,其实自己的精神负担也很重,但她尽量用乐观态度去感染他们。
由于汪玉霞任劳任怨、护理专业,非常受病人及其家属欢迎,很少有空档期。她常年吃住在医院,每天的生活就在病房和食堂“两点一线”间。尽管活动区域不大,但操心的事却很多——照顾吃喝拉撒、关心输液进度、担心病人坠床……夜里,汪玉霞只能在病房里和衣躺下,不敢熟睡。
“以前是为了高收入选择了这一行,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孩子劝我换一个轻松的活,但我却不乐意了。”汪玉霞说,无论病人是在她的护理下一天天好起来,还是体面离世,每当听到一句句真诚的道谢,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