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5日
霄坑村:好歌好茶好风光
□记者陆寒芳
   
  “九华深处走出霄坑的身影,龙袭山泉流淌着霄坑诗情。晒衣竹杆上晾晒霄坑岁月,火红杜鹃花装点霄坑梦境……”4月8日,在2022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中,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村歌《九华深处神奇霄坑》喜获一等奖。
  “心情非常激动,我们村又多了一项‘国字号’荣誉,而且是一项‘有声’的荣誉!”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激动地说,过去的20多年,霄坑村已经获得15项“国字号”荣誉。
  一首好村歌,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和村风民风。拿下全国村歌大赛一等奖,这个村真的有歌中唱得那么好吗?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霄坑村一探究竟。
  山水相间 生态宜居
  沿着蜿蜒山路,记者来到地处九华山西脉高山峡谷中的霄坑村,碧水青山,满目苍翠,火红的杜鹃花点缀其间……
  “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王建伟自豪道。
  绿水青山,是霄坑村的先天禀赋,也离不开后天守护。
  霄坑村多山,村民自然靠山吃山。30年前,村民选择靠山“吃树”——伐木卖树、毁林种茶,却越“吃”越穷。由于滥砍滥伐,土地流失严重,屡遭山体滑坡,且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茶叶品质下降,茶农收入萎缩。
  霄坑村痛定思痛,把“严禁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写进《村规民约》,一户一册。同时,严格执行林木限伐制度,采伐审批一支笔,记录一本账,砍一块,造一片,封育一片。
  为守护绿水青山,霄坑村决定:全村范围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人工合成物,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茶,彻底关闭村内木材加工厂、地板条厂,严禁伐木烧炭。
  伐木毁林销声匿迹,化肥农药不得进村……一系列措施让霄坑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茶更香了。
  茶旅融合 产业兴旺
  霄坑村平均海拔700米,云山雾绕,水汽丰沛,土壤肥沃。在第二届池州霄坑茶叶开园节上,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李大祥曾这样评价: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造就了霄坑茶叶耐泡味浓、回甘润喉的极高品质。1992年,霄坑村建起第一个集体茶厂,全村主导产业从伐木向种茶转型。“全村茶叶小作坊高峰时近30家,在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伟说。然而,市场上的霄坑茶叶鱼目混杂,且小品牌多、乱、弱,产品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既制约了全村茶产业发展,也影响了茶农增收致富。2018年,霄坑村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整合发展“霄坑绿茶”地域性公共品牌,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霄坑绿茶”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营销。截至目前,霄坑村拥有茶园5000余亩、茶叶加工厂26家、省级著名商标6个,年产茶叶7万公斤、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根据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霄坑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6.51亿元。
  4月9日,来自贵池区移动公司的30余名员工来到霄坑村,参观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感受革命峥嵘岁月……茶产业方兴未艾,霄坑村又加快茶旅融合发展,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建成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为乡村旅游注入“红色基因”。过去,茶季结束村里恢复冷清;现在,“茶季结束就忙农家乐”成为不少霄坑村村民的生活写照。
  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增多,一些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农家乐,办特色民宿。每逢节假日,村民张福星创办的“茶乡里”民宿就会热闹起来。去年,他的民宿共接待游客千余人次、营业额30余万元,茶叶销售额达70余万元。“周末两天14个客房全部住满,客房预订已经排到了‘五一’。”张福星说。
  截至目前,霄坑村建有15家星级“农家乐”和2处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随着今年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预计游客接待量将翻倍。”霄坑村党委副书记吴雄说。
  霄坑村坚持绿茶生产和生态旅游两条腿走路,将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霄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
  内外兼修 乡风文明
  走进霄坑村,干净平整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错落有致的房屋,漂亮生动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一幅秀美田园画卷映入眼帘。“我上一次来霄坑村还是在2017年,这次来让人耳目一新,村容村貌变化实在太大了,可以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游客张志翔感慨道。
  近年来,霄坑村围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条主线,“一揽子”规划村域布局,投入1500余万元,系统建设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力促景观和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
  为涵养文明乡风,霄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大事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一切从简。同时,定期开展“双学双比”“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十多年来,全村未出现一起重大矛盾纠纷和刑事案件。
  名实相副 踏歌前行
  正值采茶季,欢快的村歌在茶园深处响起……《九华深处神奇霄坑》唱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村民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增强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从2000年获得第一项“国字号”荣誉——“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到2021年拿到第15项“国字号”荣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霄坑村从偏处深山到声名鹊起,村民幸福指数也随之节节攀升,这正是村歌《九华深处神奇霄坑》的精神内核。
  振兴乡村,步履铿锵。当前,霄坑村正依托茶叶生产物联网追溯监控系统和绿水青山综合监管系统,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创建霄坑龙池3A级景区,以点带面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奏响茶旅融合“新乐章”;谋划再整合现有茶叶加工厂,加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村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霄坑村,共同唱响绿色茶乡、神奇霄坑之歌。”王建伟表示。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