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稻虾轮作”兴村富民
  □安徽日报通讯员施诚
  记者阮孟玥
  近日,在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同根稻虾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聂和冬一边处理水田中的青苔,一边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以前这片田只种水稻,现在既种水稻又养小龙虾,产值翻了两三倍!”聂和冬说,他是湖北黄梅人,2018年来到红叶村承包2000亩水田,养出来的小龙虾品质佳,种出来的稻米也很香甜,备受市场青睐。
  “之前,我们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每户的‘巴掌田’产生不了什么效益,村集体经济薄弱。”红叶村党总支书记王正华说。
  2012年,该村整合资源,走上农业规模化生产之路,并从2018年起,打造“稻虾轮作”新型种养模式,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实现虾肥稻香的生态双赢。经过多年努力,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到360万元。
 “4月至6月是出虾期,6月中旬到10月是水稻生长和收割期。小龙虾收入平均每亩3600元,水稻的收入平均每亩1500元,加在一起的收入是单纯种植水稻的3倍多。”聂和冬告诉记者。
  不一样的种养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在聂和冬等大户带动下,20余户村民也纷纷开始发展稻虾养殖。
  “我养稻虾时间比较久,村民来我这买虾苗,我就把养殖技术教给他们,县里的农技专家也定期来指导。”聂和冬说,目前有300多亩田正在育苗,随着气温回升,每亩每天可产5斤到10斤虾苗。
  “这几年,村里建起了专业的小龙虾交易市场,村里的品牌稻米也获了奖。我们村还获得了‘安徽省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称号,目前村里发展稻虾养殖5500余亩,单这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余万元。”红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汪国彪告诉记者。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