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茶煎谷雨春
谷雨时节,一丛丛茶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站立于茶山顶,极目四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浓郁的绿。这片硕大的绿,自山脚向上蔓延,随形就势,抵达山腰。风起,一垄垄翠绿随之摇曳,像绿色的波浪,在宽厚的山体上起伏涌动,时有清香阵阵。
谷雨前后,阳光柔和,雨水充沛,芽叶生长相对较快,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因了雨露的滋润,沉积了春日的精华,茶梢芽叶日渐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营养丰富。明代文学家屠隆在《考槃余事》中提到,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须在谷雨前后,觅成梗带叶微绿色,而团且厚者为上。”
在茶农眼里,翠绿蕴意丰腴,是丰收的颜色。“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旗枪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诗中所描述的谷雨采茶场景,一年一度地跟随时令的脚步在茶山上演。清晨,薄雾如烟,丝丝缕缕地在山脊间飘荡。采茶女们挎了小竹篮,迎着晨光,在低矮的茶树丛中穿行。她们一边俯身探寻,用灵巧的手摘下一片片鲜嫩的茶叶,一边细声交谈。也有大胆一点的,中途歇了手,望着远方的山谷,唱起了山歌,如夜莺般清亮的歌声在茶山上空久久回荡。劳作中的采茶女们,像一阵轻快的风,从山脚卷到山腰。暮色渐起,采茶女们走了,洒下了一路欢声笑语,卷走了一片春色。
鲜嫩的茶叶采回家,晾干露水,还要“炒青”。女人负责往灶里添柴。灶火亮堂堂的,映照着女人写满幸福的脸。男人卷起袖子,伸出粗大的手掌,双手插入茶叶中,上下快速翻滚,将锅中的嫩叶反复抛起、搓揉。灶火正旺,女人也不再添柴,拿了毛巾,替男人拭去额头的汗水。这是常见的茶农家庭手工制茶场面,繁忙而温馨。杀青后的茶叶,再经过晾晒、干燥,谷雨茶就制作完成了。谷雨前后,家家户户炒茶忙,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茶香。
谷雨茶泡起来汤色橙黄,茶香浓郁浑厚,口感醇香绵和。相比其他春茶,谷雨茶更耐冲泡,泡开后,茶叶鲜活如枝头再生,久泡仍余味悠长。谷雨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能温凉去火、祛病养气。据《神农本草》记载,谷雨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因其口感独特、品质优良,谷雨茶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们喜爱。宋代诗人黄庚在《对客》中写道:“诗写梅蓊月,茶煎谷雨春。”诗人与老友重聚,彼此相看,已是白发苍苍,谈及客居他乡的种种境遇,心中落寞不已。两人赋诗遣怀,煎茶对饮,相互慰藉。人生纵有诸多不称意,尽在一杯谷雨茶中得以消融。
实在过日子的乡下人,自然没有风雅之士那般闲情逸致,更多的时候,他们惯喝粗茶,但求解乏止渴。下地劳作时,总会携上一壶已经泡好了的茶。略感困乏之时,从田间地头退出来,卸了蓑衣斗笠,抓起茶壶,对着壶嘴,咕噜咕噜猛灌几口,畅快淋漓,像久旱的土地淋了一场雨。只有在亲友围坐时,主人家才会取出自家珍藏的谷雨茶,泡上一小壶,斟满小杯子,一杯一杯递与亲友。一边慢斟细品,一边说家长道里短、叙稼穑桑麻、叹流光缱绻。此刻茶香氤氲,时光清浅,岁月可亲。
“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谷雨时节,沏上一壶谷雨茶,看茶叶重生绽放,将杯中清泉染成青绿,听一场催生百谷、润泽大地的雨,感受生命的律动和春的生机,所有的烦恼和浮躁,都将得以释怀,心境平和而淡泊。
谷雨前后,阳光柔和,雨水充沛,芽叶生长相对较快,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因了雨露的滋润,沉积了春日的精华,茶梢芽叶日渐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营养丰富。明代文学家屠隆在《考槃余事》中提到,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须在谷雨前后,觅成梗带叶微绿色,而团且厚者为上。”
在茶农眼里,翠绿蕴意丰腴,是丰收的颜色。“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旗枪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诗中所描述的谷雨采茶场景,一年一度地跟随时令的脚步在茶山上演。清晨,薄雾如烟,丝丝缕缕地在山脊间飘荡。采茶女们挎了小竹篮,迎着晨光,在低矮的茶树丛中穿行。她们一边俯身探寻,用灵巧的手摘下一片片鲜嫩的茶叶,一边细声交谈。也有大胆一点的,中途歇了手,望着远方的山谷,唱起了山歌,如夜莺般清亮的歌声在茶山上空久久回荡。劳作中的采茶女们,像一阵轻快的风,从山脚卷到山腰。暮色渐起,采茶女们走了,洒下了一路欢声笑语,卷走了一片春色。
鲜嫩的茶叶采回家,晾干露水,还要“炒青”。女人负责往灶里添柴。灶火亮堂堂的,映照着女人写满幸福的脸。男人卷起袖子,伸出粗大的手掌,双手插入茶叶中,上下快速翻滚,将锅中的嫩叶反复抛起、搓揉。灶火正旺,女人也不再添柴,拿了毛巾,替男人拭去额头的汗水。这是常见的茶农家庭手工制茶场面,繁忙而温馨。杀青后的茶叶,再经过晾晒、干燥,谷雨茶就制作完成了。谷雨前后,家家户户炒茶忙,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茶香。
谷雨茶泡起来汤色橙黄,茶香浓郁浑厚,口感醇香绵和。相比其他春茶,谷雨茶更耐冲泡,泡开后,茶叶鲜活如枝头再生,久泡仍余味悠长。谷雨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能温凉去火、祛病养气。据《神农本草》记载,谷雨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因其口感独特、品质优良,谷雨茶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们喜爱。宋代诗人黄庚在《对客》中写道:“诗写梅蓊月,茶煎谷雨春。”诗人与老友重聚,彼此相看,已是白发苍苍,谈及客居他乡的种种境遇,心中落寞不已。两人赋诗遣怀,煎茶对饮,相互慰藉。人生纵有诸多不称意,尽在一杯谷雨茶中得以消融。
实在过日子的乡下人,自然没有风雅之士那般闲情逸致,更多的时候,他们惯喝粗茶,但求解乏止渴。下地劳作时,总会携上一壶已经泡好了的茶。略感困乏之时,从田间地头退出来,卸了蓑衣斗笠,抓起茶壶,对着壶嘴,咕噜咕噜猛灌几口,畅快淋漓,像久旱的土地淋了一场雨。只有在亲友围坐时,主人家才会取出自家珍藏的谷雨茶,泡上一小壶,斟满小杯子,一杯一杯递与亲友。一边慢斟细品,一边说家长道里短、叙稼穑桑麻、叹流光缱绻。此刻茶香氤氲,时光清浅,岁月可亲。
“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谷雨时节,沏上一壶谷雨茶,看茶叶重生绽放,将杯中清泉染成青绿,听一场催生百谷、润泽大地的雨,感受生命的律动和春的生机,所有的烦恼和浮躁,都将得以释怀,心境平和而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