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25日
华尔泰“成长”的故事
□通讯员赵传群
  4月11日至12日,中证报、上证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同花顺财经等多家财经媒体齐聚华尔泰公司,零距离感受华尔泰公司发展的强劲势头。
  当!当!当……随着深交所钟声的敲响,2021年9月29日上午,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鸣钟首发上市。
  东至不乏上市企业,但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企业里,华尔泰公司是第一家,也是池州市首家主板上市工业企业,公司的上市实现了东至本土主板上市企业的“零的突破”。
  在东至众多企业中,华尔泰公司为何能够一路势如破竹,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化工企业涅槃重生,登陆深交所,迎风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家企业“成长”的故事。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时间回拨到1999年。
  产量低、能耗高、产品质量不能保证,1999年以生产硝酸为主打产品的安徽省自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尔泰前身)陷入发展困境,公司濒临倒闭,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只有让工厂尽快转起来,才有发展的转机。1999年10月,面对组织的安排,吴李杰(现华尔泰公司董事长)走马上任自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扛起了企业发展的重担。
  解决启动资金能让企业动起来,搞技术革新能让企业活起来!吴李杰找到盘活企业的“任督二脉”后,凭借广阔的人脉和良好的信誉,他通过赊液氨、赊煤、先向客户预收部分货款等方式,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
  为破解硝酸的提浓难题,吴李杰带领技术人员以企为家,反反复复地试验,对硝酸浓缩塔的工艺进行摸索改进,成功将硝酸的浓度提高到了98%,满足了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在吴李杰带领下,公司经营很快有了起色:2000年企业重新运转起来,2001年生产步入正轨。不到3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企业扭亏为盈,实现了产销两旺。
  在“商海沉浮”中“披荆斩棘”
  2022年,华尔泰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05亿元,上缴税金1.05亿元……
  如今的华尔泰各项经济数据一路飘红,发展蒸蒸日上。但公司发展的历程,并不平坦。
  华尔泰先后进行了三次脱胎换骨的改革。2000年实施了扭亏脱困改革方案,一举改变了过去僵化的企业体制;2003年完成“国退民进”产权体制改革,实现了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采取商贸补偿方式,与新加坡泛亚集团江苏泰兴新浦公司合作,引入600万元工程建设启动资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走上了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
  华尔泰先后进行多次管理机制的转换。2011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华尔泰经营再次陷入困境。再次面对生死存亡考验,吴李杰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选择放弃。深思熟虑后,他果断放弃企业的控股权,最终保住了企业,保住了几百名工人的饭碗!2011年底,华尔泰与上市公司安徽金禾实业公司“牵手”成功,引进重组资金2.7亿元,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60万吨硫酸、15万吨硝酸等重点项目和长江码头二期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实现了企业“重生”与跨越式发展。
  以“创新驱动”实现“行稳致远”
  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2)》暨“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单”中,华尔泰荣登业绩发展十强。
  2021年成功上榜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名单。2022年荣登安徽省民营企业税收贡献50强榜单……
  “公司利用资本的强力驱动,再次加大了创新力度,不断上新项目,企业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董事长吴李杰说,公司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发展腾飞的新起点。
  吴李杰认为,企业不搞创新与技改,就是等死。在华尔泰20多年来不断取得突破的发展轨迹上,留下了一连串“创新”的印记。2001年,筹集500万元,对合成氨关键系统进行技术改造。2005年,投资1.6亿元,实施省“861”项目。2008年,投资近2亿元,实施年产12万吨合成氨技改工程。
  2017年,持续投入3800多万元,对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工艺进行大规模改造……2022年,投入高新技术研发费用6200万元,实施12项高新技术研发项目,4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20多年来,华尔泰累计投入十几亿元用于技改和环保提升。截至目前,华尔泰拥有各项专利12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省智能工厂”等荣誉。
  “诚信、求实、创新、发展。”回顾企业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吴李杰感慨道,诚信是华尔泰创业立业之本,华尔泰人就是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公司要求每名员工扎扎实实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走捷径,当实干家,不摆花架子。
  “目前,正在紧抓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将投资3.4亿元的年产2万吨苯二胺和投资1.8亿元的年产5万吨环己胺/二环己胺项目建成试生产;稳步推进投资15.28亿元的合成氨制气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确保完成节点进度;开工建设投资2.2亿元的年产15万吨硝酸项目。”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吴李杰信心满满地说,公司争取“十四五”末实现年产值45亿元。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