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29日
徐建武:匠心“守”艺 一路传承
□记者张敏
   
  “你们用手摸一摸,如果还能摸到颗粒和疙瘩,那就还要用细砂纸继续打磨,这是个细活,要特别用心。”5月18日,在池州市大九华山圣武雕塑有限公司技能工作室里,徐建武与两名学生正认真修饰即将送去南京参赛的作品。
  “人生不过百年,匠艺却穿越千年。”徐建武手里忙活着,嘴里念叨着。一把刻刀、一片麻布、几点生漆,绘就出传承2000年的生漆夹纻造像,在徐建武眼里,这就是漆艺的魅力所在。如今,徐建武用生漆夹纻技艺的独特形式给予漆文化最新的表达。
  近日,省总工会发布了2022年“安徽工匠”百人名单,我市4人上榜,徐建武名列其中。
  徐建武是浙江乐清人,今年53岁。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夹纻造像艺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导师,池州市拔尖人才。前不久,他还获邀担任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工艺美术品设计师赛项裁判员。
  徐建武从小就对画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感兴趣,17岁那年,有幸师从中国著名雕塑家陈鹤亭,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求学之路。学艺之初,徐建武就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生漆过敏。这对于一个热爱漆艺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脸肿了,眼睛眯成一条线,全身起疹,徐建武只好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是吃药又容易犯困,为了保持清醒,即便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徐建武都经常用冷水洗脸浇头。老师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放弃。但徐建武舍不得,就勉励自己:或许这就是对我的考验。经过无数次的过敏,他的身体有了抵抗力,徐建武与生漆成了如胶似漆的朋友。
  随着徐建武的技艺越来越成熟,2005年,他举家来到青阳县,创办了池州市大九华山圣武雕塑有限公司。“青阳是安徽重要的苎麻产地,麻纺业较为发达,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这里四季分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适合做漆工艺,而且生漆夹纻技术本来就起源于安徽,所以来到这里也算是这个技艺的回归。”徐建武说。
  长期的耳濡目染,徐建武的儿子徐浩楷在大学毕业后,也回到青阳,子承父业,学习生漆夹纻技艺。在他的眼里,父亲身上有着老手艺人的执拗,对作品要求非常严格,不容许有半点马虎。
  徐浩楷讲述了一件往事:“公司曾接到一单业务,但有个工序因操作不当,导致产品有一点瑕疵。在旁人看来,这个瑕疵客户可能发现不了,无关紧要。但父亲坚持返工,重新给客户制作了一批,损失了人工、材料等费用共二三十万元。现在那批货还放在仓库里,时刻给我们以警醒。”
  37年来,徐建武刻苦钻研夹纻技艺,他的众多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如今,借助省“名师带徒”工程,每年会有6名学生在徐建武技能工作室学习生漆夹纻技艺。“我希望年轻人能真正喜欢并坚持学习这项技艺,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传承这个技艺精髓,进而让它发扬光大。”徐建武由衷地说道。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