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05日
东至县尧渡镇鼓励和引导服装、箱包等小微企业入园孵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退城入园”迸发转型活力
  
  □记者邓柱
  画图设计、开工生产、打包上车……记者近日走访东至县尧渡镇滨湖园区多家服装箱包企业发现,“忙”成了当下经营者们口中的高频词。
  “我们目前手上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刚刚搬进园区的东至县华贵皮具厂是一家专门从事女用手包的生产企业,创始人冯根华“忙得恨不能分身”,因为他在广西贵港还有一个80多人的工厂。
  “以前的工厂在老城区,消防安全隐患大。”看着工人们在崭新的标准化厂房里忙着赶工的场景,冯根华满心欢喜。
  冯根华说,政府倡导“退城入园”,给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平台,大家都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场。“我们把今年定为全公司的‘学习年’,工艺链要整合,管理和运营能力要提升,还要继续提高数字技术应用,让企业焕发新活力。”
  同在滨湖园区的安徽肯定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自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女装的企业,在智能化方面的尝试投入更大。裁布料、剪线头、缝扣子……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成品衣服呈现在眼前。自去年9月份入园以来,公司实现了服装生产过程精密化、要素数据化、产品精细化、风险可控化,产能增加30%以上。51岁的冯银霞一边熟练地赶制衣服一边对记者说,“经过学习,我现在技术熟练了,干活快了,每月工资6000多元。另外,县城到园区有公交车,非常方便!”
  服装箱包产业是东至传统主导产业,城区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多,厂房标准低,消防设施配套不完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今年4月,东至县部署开展服装、箱包等加工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用一年时间,通过行政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服装、箱包等小微企业入园孵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小区旁边的服装厂,里面各种边角料乱堆乱放,几十个工人扎堆,万一起火了怎么办?”家住尧渡镇团结社区的居民陈丽娟一提到小区服装厂直皱眉头。
  “这些小型加工企业虽然在解决城区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产过程带来的隐患和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客观存在。”“城区内小型加工业多数分散在居民点,且经营场所交通拥挤、居住加工混为一体、消防设施不全面,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无法进入施救。”近年来,不少东至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服装箱包企业,为东至服装箱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经过摸排,县主城区及周边共存在262家服装箱包等来料加工型小微企业,其中78%集中在梅城村、团结社区,大部分在私人民房(自建房)内生产,下厂上宅、前厂后宅、人货混居现象严重,属于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租住于一体的‘多合一’场所,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尧渡镇副镇长吴俊表示,“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和规范,任由这些服装厂肆意扩展蔓延,就有小火亡人的风险。”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前期经排查,各地小服装厂、小箱包厂不同程度存在生产与住宿设在同一场所、违规住人的现象。”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黄骏表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会同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宣传、联合执法,确保该类场所的风险隐患见底归零。
  目前,东至县成立了服装、箱包等加工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以“严格控制增量,全面疏导存量,彻底治理服装、箱包等加工企业小、散、乱的现象”为总体目标的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扎紧专项治理的“袋口”。
  “我们希望到标准化厂房里生产,管理方便,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东至县希安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希安表示,他的工厂是2017年从浙江搬回来的,20多个工人都是在学校附近的陪读妈妈,“正在和家人商量搬到园区发展,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为做大做强东至服装产业贡献力量。”
  为了吸引服装箱包企业“退城入园”,尧渡镇政府出台了招工、培训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建设服装、皮具等生产区域,为城区疏散的小型加工企业提供承载空间,确保企业“拎包入住”。同时,该镇将坚持产城融合,注重服务配套提升,加快滨湖园区发展,为尧东一体化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