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十多年来,杨益斌潜心开发九华安茶,盘活了贵池区棠溪镇一带夏秋茶资源,茶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欧盟部分国家——
让九华安茶香飘天下
□记者张敏
  
   
  “你看这茶叶长得多好,这个小枝头做出来的茶肯定漂亮。”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茶园,池州市芦山生态农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益斌高兴地说。
  “棠溪是老茶区,历史上只生产绿茶。自从有了九华安茶,这里六成的夏茶被采下来,产生了效益。”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徐世俊感叹。
  十多年来,杨益斌独辟蹊径,潜心开发九华安茶,盘活了贵池区棠溪镇一带夏秋茶资源,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茶叶经济致富路。
  二度创业 山区种茶
  1997年大学毕业后,杨益斌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工作,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踏实苦干、勤奋好学的精神,很快便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2004年初,池州经开区在广州招商,邀请他回乡发展。他放弃优越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回到池州创办了一家电机企业。
  回乡发展后,杨益斌常做的事就是回老家看看。“我是土生土长的棠溪山里人,对老家和乡亲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杨益斌说,贵池区棠溪镇地处皖南山区,虽然茶叶、木材、毛竹、香菇、木耳等农林资源极为丰富,但当地不少老百姓守着好资源,却过着苦日子。
  经过反复思考,2008年,杨益斌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转让发展势头良好的电机企业,创办池州芦山生态农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此,他一头扎进山区,全身心投入到生态农业开发上。
  “棠溪的茶叶资源在我看来是‘绿矿’资源,所以我想把这片资源利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杨益斌说。
  良好的茶叶资源加上扎实有效的经营管理,杨益斌的企业很快就打开局面。仅仅两年时间,企业生产的“棠溪山寨有机茶”便脱颖而出,成为省内知名茶叶品牌,他牵头创办的池州棠溪山寨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也获评“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
  反复研制 再造名茶
  池州是茶叶大市,但茶叶生产集中在春季,夏秋茶资源无人开发,白白浪费在枝头。如何将夏秋鲜叶“变废为宝”?杨益斌又开始了探索。
  2012年,杨益斌在六安参加茶叶协会会议时,偶然得知池州还有一种黑茶——《九华山志》里记载的九华粑茶。“粑茶茶叶资源丰富,生产周期长,对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有很大帮助。我当时就很振奋,这么好的产品,我要去挖掘推广。”杨益斌激动地说。
  据专家考证,九华粑茶最初创制于唐朝。后来,人们发现喝这种茶能强身壮体、四季安康,故又称之为九华安茶。到了清末,随着制作工艺更为简便的炒制绿茶日益兴盛,九华安茶逐渐退出市场,制作方法基本失传。
  从六安回到池州,杨益斌便琢磨起池州传统黑茶——九华安茶。
  经过到处走访考察,杨益斌发现黑茶在市场很受青睐。“黑茶要走向市场,首先要将山区茶叶资源利用起来,将九华安茶研发做好。”杨益斌介绍道。
  说干就干!当年,杨益斌就和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池州市及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茶叶站、祁门县茶科所等机构合作成立了“九华安茶研究院”,专门从事产品研发。
  为恢复九华安茶这一久负盛名的特色历史名茶,杨益斌不仅走遍全市境内几乎所有的产茶村庄,挨家挨户搜寻有关九华安茶的点滴记忆,还一次次到合肥、上海、北京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史料,一次次地向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所专家请教,并进行了上千次的研制试验。他说,那段时间,他的梦里都是黑茶的香味。
  “研发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工序上面的把握、湿度上面的调节等,每次我们都用笔和纸记录下来。有一次,试制茶叶冲泡后,一个员工直接喝吐了,我们才知道是发酵渥堆时间长了。”杨益斌回忆道。
  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杨益斌和他的研发团队终于成功恢复了九华安茶生产工艺。其后几年,他们研发确定了九华安茶制作标准,开发出圆形茶、钵形茶、篓装茶及特种包装茶等十多个系列新产品。
  洞藏好茶 香飘天下
  走进杨益斌的茶园,“叮咚”声断断续续,循着声音来到山石下的洞口,泉水欢快地流淌着,山风里夹杂着阵阵茶香。
  “这个山洞是用来洞藏九华安茶的。这批是2019年10月10日进洞的,好几年了,属一级茶,味道特别好。”杨益斌指着眼前一堆黑茶说,黑茶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采用洞藏是为了让温度湿度达到更佳状态,利于健康菌生长。
  “这都夏季了还有茶摘,还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以前老百姓的茶叶很难卖,他回来以后,茶叶销量好了,大家收入增加了。”茶农杨宝平笑着说。
  据贵池区棠溪镇棠溪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飞介绍,杨益斌在该社区现有茶园500余亩,每年能带动30多户共70余人就业,每人增收7000余元,同时还能增加不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九华安茶被评为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安徽老字号”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九华安茶”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九华安茶研究院被确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其他专利40多项。九华安茶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欧盟部分国家,茶叶基地规模已扩展到3000多亩。
  杨益斌说,作为池州唯一的传统特色黑茶——九华安茶,原料资源丰富,产品健康生态,发展前景广阔。他们将加大开发力度,对产品生产进行提档扩规。同时,加强茶旅合作,建标准化茶园,吸引消费者到山区采茶,让九华安茶香飘天下。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