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08日
乔木乡:“虾稻鳖共养”开启绿色致富新路径

  □记者王齐斌文/图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7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青阳县乔木乡官塘村高洋家庭农场,只见阳光照耀之下,一块块水稻田绿意盎然,六七名村民正忙着将鱼塘鳖苗取出来,再运到稻田里进行放养。
  这是高洋家庭农场首次尝试“稻鳖共养”生态种养模式。“2012年,我在官塘村承包300余亩田地,每年租金十几万元。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田地多增加一些效益。”高洋家庭农场负责人袁和闩说,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他之前有过养鳖经验,在乔木乡农技站的帮助指导下,选择了“稻鳖共养”。
  除了养鳖,袁和闩还在稻田里养殖龙虾。每年3月底向稻田里放虾苗,5月初开始陆续销售龙虾。稻鳖、稻虾的种养模式,让袁和闩的家庭农场亩均收入达到7000元。“今年200亩水田养殖龙虾收入超20万元,预计稻田养鳖每亩产出70余斤,按照市场价每斤80元计算,每亩增收5000余元。稻谷一年还能收获2万多斤。”袁和闩告诉记者。
  在距离官塘村几公里外的乔木乡塔山村,青阳钱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宝山承包600余亩田地,8年来一直从事稻虾、稻鱼共养。今年,钱宝山拿出100亩田地尝试“稻鳖共养”,将购买的鳖苗放到稻田里,实现了稻鳖“和谐共生”。
  在钱宝山的眼中,这些鳖便是田里的“第三份收入”。钱宝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鳖共养”的田地,一年下来预计纯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
  与此同时,稻田里养鳖,种植水稻不用施肥、打农药。鳖粪可以肥田,鳖吃龙虾、螺蛳等水生动物和稻田里的虫子,不用打农药。钱宝山笑着说:“稻鳖共养后,不仅少了化肥、农药和养鳖饲料的开支,而且稻田里种出来的稻谷品质好,养出来的鳖绿色生态售价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乔木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改造升级第一产业,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转变,集中解决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产,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截至目前,全乡共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00余亩。
  “‘种植’与‘养殖’跨界融合发展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成为乔木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乔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李栋林表示,乔木乡将以“稻鳖共养”为点,以点带面,在大力发展稻渔特色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九华黄精、金银花、黑糯玉米、小蜜薯等多个农特产业,从而有效助力全乡生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