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10日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东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东至县委党校王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茶业是东至农业的特色名片,是茶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抓手,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东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持续保持茶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实事。
  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茶。推进智慧茶园建设,加强茶园气象分析、茶园管理、种植技术指导。推动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创意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从种植、加工、流通等多维度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抓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继续建设推进茶叶清洁化、标准化,通过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加大茶业从业人员培训,夯实人才支撑。加强与农技、农机部门联系,组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家、农技站茶叶技术指导员,为茶园机采、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及设备升级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安徽农大、安徽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茶叶新品研发及地方茶树良种资源选育、开发与保护。加大对茶叶中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等有机物的提取利用,提升茶产品的附加值。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协调指向发展的平衡性问题。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一是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茶产业布局优化。东至县主要产茶乡镇为葛公镇、木塔乡、花园乡、官港镇、泥溪镇、龙泉镇,要努力形成以木塔乡、花园乡为核心的绿茶生产优势区、以葛公镇、洋湖镇为核心的红茶生产优势区、以官港镇、泥溪镇、龙泉镇为核心的大宗茶优势区、以东至县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为核心的良种茶苗繁育区,促进茶产业协调发展。二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引进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的茶叶加工生产线,加大科技创新,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特色产品,延伸茶产业链。三是充分挖掘传播东至植茶、制茶、饮茶文化和“祁红”发源地历史,积极参与茶文化研究、茶事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茶社、茶餐馆等茶文化传播场所,建设东至县城——茶树良种场茶旅精品线路,加强配套特色客栈、民宿、餐馆、茶馆、茶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采茶、制茶、品茶体验与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有机融合。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优先。绿色指向发展的永续性问题。既要茶产业兴旺,更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是加快茶园更新换代。新建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高标准茶园基地。采取自营、合作、流转、托管、转让等形式,分类改造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老茶园。每年改造低产茶园1500亩。在木塔乡梓桐村建设200亩以上标准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推广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严控除草剂、农药残留,减少化肥投入,实现茶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加强茶园管理的机械化投入,实现茶叶生产与周边生态和谐共存。实施标准化生产、茶叶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产地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认证,提高茶产品安全,生产健康饮品。三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立足茶园及周边生态系统,采取健康栽培、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控茶树病虫害,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坚持开放发展,强化“三产”融合。开放指向发展的联动性问题。发展茶产业,既要在“链”上拓展,也要在“融”上发力。一是发展茶叶新兴业态。以茶园、茶田为载体,以茶文化旅游为目标,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美化茶园景观,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发展“茶园+摄影基地、茶园+科普、茶园+体验、茶园+营地”等茶旅融合新业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大扶强扶优,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大型茶企在县域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加工厂。推动茶产业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发展,促进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康养、研学等产业融合。三是鼓励茶叶品牌整合,加大“东至云尖”“东至红茶”公用品牌宣传,鼓励企业、茶业协会参加各类茶博会、展示展销会。打造具有特色的茶叶交易平台和茶文化交流中心。引导支持茶企走出去,拓展县外市场,以销促产。探索建立东至网上茶市,大力发展网络销售,通过在抖音、快手、京东、天猫等平台上直播让消费者了解茶叶生产过程,拓宽茶叶销售途径及渠道,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在省外设立茶叶销售专卖店、直营店、加盟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坚持共享发展,强化立农为农。共享指向发展的人民性问题。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健全并落实好联农带农机制。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产业振兴。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二是进一步创新茶农、茶企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茶农及时分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东至县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制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落实用水、用电、用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新型政银担合作,在金融贷款、茶叶保险方面予以支持。发挥“劝耕贷”“红色信e贷”等金融产品作用,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设立茶叶种植自然灾害保险产品,将茶叶种植保险纳入补贴政策范围,提高茶农、茶企参保积极性。对茶产业共性难题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个人给予奖励。及时更新农机补贴目录,将茶园轨道运输车、水肥一体化装备、物联网系统等茶园管理机械与智能装备纳入政府补贴范围。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