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21日
石门高:历史“活”起来游客走进来
在贵池区棠溪镇,有一座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千年古村——石门村。因“山为城,石为门,高氏聚族而居”,故名“石门高”。
近年来,石门村通过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政企合作,让古村活起来
漫步石门高,仿佛打开了一扇明清的时光之门,青砖、石雕、马头墙,在绿树清溪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幽静。
石门高现有高氏宗祠、桃花坞、八卦墓等古建筑,还有平天河峡谷、滴水涯水库、省级老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有着“西汉居千载,东晋第一家”之说。
然而,2005年左右,村里逐渐掀起兴建小洋楼热潮,不少生活设施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老房子被拆除,还有部分因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如何通过活化利用,既保留原始风貌,又满足村民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古村落是活着的历史,这些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可不能消失掉!”此时,民俗文化爱好者柯芳春也注意到这个情况。他成立了池州市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与棠溪镇政府签订整体保护开发石门村协议。
为了保持古村落原始风貌,石门村与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共同编制了《池州市石门高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规定“石门村核心区内不得建新房,核心区外建房必须是徽派建筑”,以求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
7月11日,记者在村民高孟来家看到,大门旁悬挂了一个二维码,只需一扫,这座古宅的前世今生便在耳畔响起:清中期所建,曾做过私塾,有十名学生,清代称“十学堂”……
“没挂牌前,我们都不知道这些老房子这么重要,也没注意保护。通过挂牌和村里宣传后,我们才知道它们的价值所在。”高孟来说。
近年来,石门村加快推进古建筑普查和挂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石门高古村落保存传统风貌建筑104栋,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幢、明清建筑34幢,已经修复完成挂牌的历史建筑达19户,总耗资近2000万元。
修旧如旧,让古村美起来
7月11日,村民高建生家的院子里摆放了一些木质建材和灰色砖块。楼顶上,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
“在递交申请,办好手续后,我才开始改造。我家房子以前是平顶,现在要改造成徽派风格。”高建生说,在修缮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古村落保护的相关规定,修旧如旧,不能改造得太现代化。
为了满足村民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石门村在充分征求和尊重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对古村落内房屋进行修旧如旧,另一个是规划新的居民定居点,将符合条件且有建房意愿的村民从古村内迁出。
近年来,在柯芳春的参与下,石门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高氏宗祠、县长老宅等古民居实施了抢险性加固维修,完成了黄岗垅水系石坝沟渠、古石板道、白果树遗址、文昌阁等修复工程,守住了千年古村的风貌和历史文脉。
与此同时,村里还通过实施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强弱电管网线下地工程,绿化美化闲置角边地3000平方米,治理辖区河道,组织三条“四好农村路”施工,完善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休闲长廊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
房好住了,路好走了,日子更美了,石门高古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给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高汪南颇有感触,“古村重焕生机,村民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为了激发群众参与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石门村还探索“村委会牵头、旅游公司出资、村民出力”三方联席制,合力促进石门高可持续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门村先后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
传承利用,让古村火起来
如果说修缮保护是“塑形”,改善环境是“净面”,那保护古村落更要挖掘历史文化来“铸魂”。
翻开史料,石门高有文化、有底蕴。石门高以“魁星文化”著名,整个村落呈“北斗七星”状布局,还有一座刻有“魁”字的山峰,村口则建有文昌阁、船形房。
如何做好文化底蕴的活化延续?石门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钱叶君成竹在胸:石门村以打造“集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中国魁星文化村”为定位,致力于让游客亲身感受千年科考制度下的“读书文化”。
建于1916年的实业厅,是全市目前唯一保存的“四阵走马楼”。当前,石门村对实业厅的修复工作正有序进行。“计划将一楼打造成古民居保护与研究展示馆,二楼引入文创衍生产品展售业态,如特色民宿、书吧等,助推古建筑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双增’。”池州市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柯芳春说。
随着古村落面貌与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村民们发展信心越来越强。
“老板,预定一桌8人晚餐。”“好嘞!”7月12日,天青山庄负责人高天青一边接电话,一边记录。虽然忙碌,他心里却是美滋滋的。2018年,高天青回乡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自家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进行改造,打造了以住宿、餐饮、露营为主的天青山庄。自2022年试运营以来,天青山庄月均接待量约600人次,月毛收入6万余元。
目前,在高天青示范带动下,石门村又有两家民宿开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村庄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石门高古村的旅游业态会越来越丰富。”展望未来,钱叶君信心满满,石门村将继续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历史文化名村相关保护规定,主动以传统建筑、房屋发展乡村旅游,让这座千年古村真正“火”起来。
近年来,石门村通过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政企合作,让古村活起来
漫步石门高,仿佛打开了一扇明清的时光之门,青砖、石雕、马头墙,在绿树清溪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幽静。
石门高现有高氏宗祠、桃花坞、八卦墓等古建筑,还有平天河峡谷、滴水涯水库、省级老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有着“西汉居千载,东晋第一家”之说。
然而,2005年左右,村里逐渐掀起兴建小洋楼热潮,不少生活设施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老房子被拆除,还有部分因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如何通过活化利用,既保留原始风貌,又满足村民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古村落是活着的历史,这些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可不能消失掉!”此时,民俗文化爱好者柯芳春也注意到这个情况。他成立了池州市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与棠溪镇政府签订整体保护开发石门村协议。
为了保持古村落原始风貌,石门村与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共同编制了《池州市石门高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规定“石门村核心区内不得建新房,核心区外建房必须是徽派建筑”,以求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
7月11日,记者在村民高孟来家看到,大门旁悬挂了一个二维码,只需一扫,这座古宅的前世今生便在耳畔响起:清中期所建,曾做过私塾,有十名学生,清代称“十学堂”……
“没挂牌前,我们都不知道这些老房子这么重要,也没注意保护。通过挂牌和村里宣传后,我们才知道它们的价值所在。”高孟来说。
近年来,石门村加快推进古建筑普查和挂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石门高古村落保存传统风貌建筑104栋,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幢、明清建筑34幢,已经修复完成挂牌的历史建筑达19户,总耗资近2000万元。
修旧如旧,让古村美起来
7月11日,村民高建生家的院子里摆放了一些木质建材和灰色砖块。楼顶上,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
“在递交申请,办好手续后,我才开始改造。我家房子以前是平顶,现在要改造成徽派风格。”高建生说,在修缮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古村落保护的相关规定,修旧如旧,不能改造得太现代化。
为了满足村民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石门村在充分征求和尊重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对古村落内房屋进行修旧如旧,另一个是规划新的居民定居点,将符合条件且有建房意愿的村民从古村内迁出。
近年来,在柯芳春的参与下,石门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高氏宗祠、县长老宅等古民居实施了抢险性加固维修,完成了黄岗垅水系石坝沟渠、古石板道、白果树遗址、文昌阁等修复工程,守住了千年古村的风貌和历史文脉。
与此同时,村里还通过实施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强弱电管网线下地工程,绿化美化闲置角边地3000平方米,治理辖区河道,组织三条“四好农村路”施工,完善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休闲长廊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
房好住了,路好走了,日子更美了,石门高古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给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高汪南颇有感触,“古村重焕生机,村民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为了激发群众参与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石门村还探索“村委会牵头、旅游公司出资、村民出力”三方联席制,合力促进石门高可持续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门村先后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
传承利用,让古村火起来
如果说修缮保护是“塑形”,改善环境是“净面”,那保护古村落更要挖掘历史文化来“铸魂”。
翻开史料,石门高有文化、有底蕴。石门高以“魁星文化”著名,整个村落呈“北斗七星”状布局,还有一座刻有“魁”字的山峰,村口则建有文昌阁、船形房。
如何做好文化底蕴的活化延续?石门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钱叶君成竹在胸:石门村以打造“集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中国魁星文化村”为定位,致力于让游客亲身感受千年科考制度下的“读书文化”。
建于1916年的实业厅,是全市目前唯一保存的“四阵走马楼”。当前,石门村对实业厅的修复工作正有序进行。“计划将一楼打造成古民居保护与研究展示馆,二楼引入文创衍生产品展售业态,如特色民宿、书吧等,助推古建筑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双增’。”池州市石门高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柯芳春说。
随着古村落面貌与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村民们发展信心越来越强。
“老板,预定一桌8人晚餐。”“好嘞!”7月12日,天青山庄负责人高天青一边接电话,一边记录。虽然忙碌,他心里却是美滋滋的。2018年,高天青回乡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自家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进行改造,打造了以住宿、餐饮、露营为主的天青山庄。自2022年试运营以来,天青山庄月均接待量约600人次,月毛收入6万余元。
目前,在高天青示范带动下,石门村又有两家民宿开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村庄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石门高古村的旅游业态会越来越丰富。”展望未来,钱叶君信心满满,石门村将继续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历史文化名村相关保护规定,主动以传统建筑、房屋发展乡村旅游,让这座千年古村真正“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