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11日
不惧高温 城建工人洒汗水保工期
  □记者汪玉
  8月的池州,骄阳似火,气温持续走高。在贵池区秋江街道建国排涝站拆除重建工程现场,60余名建设者头顶烈日,用辛勤和汗水,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8月2日6时,太阳刚刚升起,建国排涝站的工地上已经人来人往。架子工杨福杰和工友爬上脚手架开始一天的工作。“趁着太阳不烈,赶紧多干点,等会钢管就烫手哩。”杨福杰操着一口皖北方言说,高空作业要时刻精神高度集中,而且暴晒之后的钢筋温度至少有60℃,绑扎过程中,手被烫出泡是常有的事儿。
  “为应对高温天气,我们调整了工作时间。”负责该工程施工的安徽省长江河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负责人沈厚明介绍,工人们6时上班,10时30分就可以休息,中午有足够的时间睡个午觉,15时继续上班,以此来避开每天最高温时段。
  9时许,阚满意身着长袖长裤、脚穿厚底的鞋子,2000毫升的水杯已经见底。“作业层的体表温度至少有40℃,如果不全副武装皮肤会被灼伤,鞋底穿薄了会感到烫脚。”阚满意是负责安装模板的木工,他告诉记者,在工地上干活,一年中最难熬的就是酷暑时节,每天衣服要被汗水浸湿无数次。说话间,阚满意扬了扬手中的空杯子,“像这样的大水壶,一天喝上4大杯是常态,工地发给我们的防暑药品,也很管用的。”
  在阚满意作业的不远处,电焊工葛振亚正手拿焊枪,接受双重热力的轮番炙烤。“焊接处铁水的温度接近1000℃,作业时,人的体感温度有70℃左右。”葛振亚戴着防护眼镜,衣服已经湿透,他对记者说,因与极烫的铁水和火星接触,高温下如果佩戴防护面罩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汗水也会蒙住眼睛而看不到焊接点。为了不耽搁工期,高温天气下,他就戴着防护墨镜干活,直面炙烤。
  炎热的工地上也有丝丝凉意。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项目部为工人们设置专门的防暑休息区,藿香正气水、仁丹、矿泉水、盐汽水、西瓜等防暑物资配备齐全。“我们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从物资储备、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措施,全力做好防暑降温管理工作。”沈厚明说。
  据了解,建国排涝站担负着贵池区秋江街道和乌沙镇11个行政村28.5平方公里的排涝灌溉任务,保护着片区内3万余名群众和3万余亩良田的汛期安全。“工程水下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防洪闸门在3月底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了建设,并在汛期开始发挥作用。目前正在进行主厂房框架柱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主体框架基本完成。”沈厚明介绍,工程建成后,建国排涝站的排涝标准由五年一遇提升到二十年一遇,灌溉保证率也提升到95%。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