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26日
三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崭新图景——
产业兴旺仓廪实乡村和美农家乐

  图为风景如画的石台县丁香镇库山村。记者 张延鹤 摄
  □记者 钱雪梅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厚望如山,实干前行。3年来,池州上下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贵池区秋江街道三联村的安徽省贵池区稻—油精耕细作示范点,在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旁,“80后”新农人曹必峰正操作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望着长势喜人的稻田,他高兴地说:“去年种的1000多亩水稻获得大丰收,亩均产量高达1400多斤。今年,我又多承包了400多亩。现在国家这么重视农民种粮问题,我感觉更有奔头了。”
  丰收,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3年来,我市延续良好丰收态势,以扎实成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1.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吨,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今年上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1.5万亩,超年度目标任务2万亩,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7亿元。其中,小麦面积、总产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油菜收获面积54.1万亩、总产8.7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5%、9.1%。
  8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庙前镇的青阳县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此时,工人们正“全副武装”地在流水线上作业,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黄精经过九蒸九晒等工序后,华丽“变身”为各类黄精产品,被销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总经理林学军说:“我们紧盯市场需求,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良了古法黄精的炮制工艺,促进整体效益提升20%,目前已开发出60余种黄精产品。”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3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1+3+6+N”提升行动为统揽,立足富硒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家禽、水产、中药材、茶叶、林特等六大产业,形成了“1+6”特色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25亿元。东至县食用菌产业、石台县富硒产业、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成功入选省级“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0家;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4家。
  穿行在石台县的青山绿水间,映入眼帘的是各具特色的景点、干净整洁的路面、鳞次栉比的民房、瓜果飘香的菜园……一幅幅田园般的乡村宜居画卷次第铺展。
  这座“中国天然氧吧”是长三角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如今,一批批农民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将自家民房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农家乐经营户徐文菊说:“暑假期间,家里的15个房间每天都是满的,日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
  同样,东至县也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仅东流镇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昔日人烟稀少的乡村纷纷成了“网红打卡地”。
  产业兴旺生活富,生态宜居生活美。3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工程。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2元,较3年前增长4503元。全市60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5888.24万元。全市集体经济强村158个,较3年前增加118个,实现薄弱村全面清零,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9.6%,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此外,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达6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三载奋斗,硕果满枝。一幅幅乡村振兴画卷催人奋进,一组组亮眼数据让人激情澎湃。成绩已是过往,奋进正当其时。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