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5日
遇到一个写日记的人
􀳂鲁北
  女儿临时住在我附近小区。下了班,我步行去她家吃晚饭。在去小区的路边上,有一些卖菜的摊位。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摊位,就是把蔬菜摆在路边,一些豆角、茄子、辣椒、丝瓜什么的,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农民,种的菜吃不完,来这里卖了。我在人行道上走着,路过一个小摊位时,发现一个女子一边拍照,一边对卖菜的老人说;“我不拍您,只拍您卖的菜,回去写日记。”她怕引起老人的误会,说明拍照的缘由。
  听到女子说写日记,我有些好奇,急忙停下脚步,主动搭讪:“你写日记?”
  女子抬头看我一眼,说:“是啊,我写日记。”然后问:“你认识我?”我说:“不认识。”她有些疑惑。我接着说:“我也写日记。”她问我:“你叫?”我说出我的名字。她有些惊喜:“你是作家。”我摇摇头:“我就是喜欢写点东西。”这位女子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主动搭讪,她以为我是学生家长。县城很小,谁写字,谁画画,谁写东西,大家都知道,尽管不认识。
  日记是我们生命最忠实的听众和记录者。记得越多,它就越丰盈,带给我们生命的滋润也就越充沛。
  季羡林说: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林清玄说:一天写几页笔记不嫌多,一天写一句感言不嫌少,深刻的生命、思维就是这样成熟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急速流过的每一天,为生活留下一些什么,生活就会如海上的浮沤,一粒粒破灭,终至消失。
  冰心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只要能把自己对这一天周围的一切事物的真情实感自由畅快地写下去,留下心泉流过的痕迹,就好。当然应人之请,也可以公开。
  叶圣陶说:日记材料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感想,包括起来说,就是整个生活。
  屈指一算,我写日记也四十多年了。
  1981年,我高考落第,回村当了小学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写作。也把自己的压抑、苦闷、无奈,写在日记里。在乡村教学的那些年,断断续续地记了几大本日记。叫日记,也不一定每天都记。那时候,也教学,也种地,很辛苦,忘了的时候也有。以后调到县上上班,写日记成了习惯,几乎天天不落。
  去了某单位独当一面以后,出差多了,有时好几天不在单位,就把日记写在手机上的备忘录里。出差回来,誊抄在日记本上,或打印出来粘贴在日记本上。
  我现在大多在手机上写日记,既方便又快捷。过一段日子,就把手机上的日记下载到电脑上。我不相信手机,也不相信电脑。到了年底,我会把我写的日记,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放在我的书橱里。还是白纸黑字,让我心里踏实。
  多年前,一家报纸举办了一次“我的日记”有奖征文。我把1993年7月22日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与责任编辑商谈出版我第一部诗集《冷风景》事宜的日记,整理了一下,题为《永远难忘的一天》,投给报社,获得征文二等奖。
  疫情期间,外孙女来住了40多天,我陪着她上网课。上完课,完成作业以后,我教她写日记。我告诉她,要把一天有意思的事情记下来,可长可短,几段话也行,一句话也行,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都可以记,包括姥爷、姥姥的好与不好,也可以记。
  贪玩是儿童的天性。外孙女也不例外。对此,妻子吼她,制止她的不良行为。她在日记里写道:姥姥对我发脾气,我很不开心。有些字她不会写,是用拼音代替的。
  日记是我大半生的巨大财富。闲暇时,我翻阅那些日记,让一些泛黄的日子,有了春天般的新意。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