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5日
绿色循环试点助力渔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许倩琪)近日,贵池区梅龙街道桐梓山村的贵池区世外胜梅家庭农场内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正对800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里的小龙虾进行捕捞,刚出水的小龙虾经过细心分拣、装箱称重,将发往本地及周边城市。“去年我们对养殖基地进行了改造,今年的小龙虾不仅质量上乘,亩均产量提高了近30%。”该家庭农场负责人钱门胜说。
钱门胜口中的“养殖基地改造”,是贵池区2022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一部分。
去年,贵池区以马衙、涓桥、秋江、梅龙、牛头山等渔业重点镇(街)连片池塘养殖区为重点,组织26家经营主体,实施5375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改造内容包括整形清淤、沟渠管道等,不仅改善了池塘养殖条件,还提高了生产能力,亩均产能、效益提高30%以上。同时,改造后的池塘提高了养殖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尾水处理难题。该项目实施后,贵池区精养池塘、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户纷纷效仿,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得以快速推广,社会效益明显。
“我们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商品鱼销售、转塘等空档期,加快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进度,在不影响渔业生产的情况下,先行开展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全区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贵池区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芳告诉记者。
钱门胜口中的“养殖基地改造”,是贵池区2022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一部分。
去年,贵池区以马衙、涓桥、秋江、梅龙、牛头山等渔业重点镇(街)连片池塘养殖区为重点,组织26家经营主体,实施5375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改造内容包括整形清淤、沟渠管道等,不仅改善了池塘养殖条件,还提高了生产能力,亩均产能、效益提高30%以上。同时,改造后的池塘提高了养殖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尾水处理难题。该项目实施后,贵池区精养池塘、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户纷纷效仿,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得以快速推广,社会效益明显。
“我们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商品鱼销售、转塘等空档期,加快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进度,在不影响渔业生产的情况下,先行开展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全区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贵池区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