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8日
传承好家风 传递好国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支点,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育人的重要性,把家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家教、家风的智慧,弘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风理念中人的发展是个体品德的完善,更是家国情怀和历史价值的融合。二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群体单位,有独立存在的一面,但永远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加强家风建设既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进步。三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汇聚便是社会之风,树立良好的家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做好家庭文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形成爱家爱国、和谐共生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推进国家繁荣昌盛。家是最小国,家是国的具体微缩;国是千万家,国是家的宏观展现,国家的建设必须以家庭建设为基础。强国是习近平家风育人观的价值旨归,家风育人归根到底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和家庭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立德树人实践,引导学生群体涵养良好家风、健全心智、自觉认可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意义重大。
2021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总则第一条强调要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明确了加强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保障的系统工程。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融入”,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其中校园特别是高校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阵地。
学校要健全家风教育机制,将习近平家风育人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家风教育理念,将家风教育理念和思想渗透到课堂思政、网络平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中国历史名人的家风植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充满亲情仁爱思想的社会范本、精神文明延续的见证,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石和推动新时代良好家风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近现代名人的家风,更是蕴含革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又有新时代的气息。可以充分挖掘传统优良作风、名人优良家风等教育资源,涵养学生家风素养。
以池州学院为例,学校充分利用周氏家风等文化资源,凝聚校内外学者的智慧,通过发掘和整理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和红色家风文化等教育资源,涵养学生家风素养。学校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活动,传承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红色家风文化,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途径,实现了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当然,家风并不意味着只是学校的事,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合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和涵养良好家风。家庭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关键环节。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家庭氛围就是孕育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良好的家风始于家长。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长的家风意识和素养。自古以来女性在涵养优良家风和家庭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母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女性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员,女性对文化的理解和传递,对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风的主要建设者,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她”力量。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和分享打破了时空界限,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丰富、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等优点,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而引起社会各类群体对家风建设的重视,让家风育人观深入人心,净化社会风气,引领新时代家风新时尚。
家风塑人,国风塑世。家风正则国风兴,传承好家风,传递好国风,让全社会都充盈和谐和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基金项目:池州市社科联重点项目:“习近平家风育人观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2022ZD07)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支点,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育人的重要性,把家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家教、家风的智慧,弘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风理念中人的发展是个体品德的完善,更是家国情怀和历史价值的融合。二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群体单位,有独立存在的一面,但永远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加强家风建设既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进步。三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汇聚便是社会之风,树立良好的家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做好家庭文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形成爱家爱国、和谐共生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推进国家繁荣昌盛。家是最小国,家是国的具体微缩;国是千万家,国是家的宏观展现,国家的建设必须以家庭建设为基础。强国是习近平家风育人观的价值旨归,家风育人归根到底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和家庭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立德树人实践,引导学生群体涵养良好家风、健全心智、自觉认可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意义重大。
2021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总则第一条强调要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明确了加强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保障的系统工程。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融入”,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其中校园特别是高校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阵地。
学校要健全家风教育机制,将习近平家风育人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家风教育理念,将家风教育理念和思想渗透到课堂思政、网络平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中国历史名人的家风植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充满亲情仁爱思想的社会范本、精神文明延续的见证,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石和推动新时代良好家风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近现代名人的家风,更是蕴含革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又有新时代的气息。可以充分挖掘传统优良作风、名人优良家风等教育资源,涵养学生家风素养。
以池州学院为例,学校充分利用周氏家风等文化资源,凝聚校内外学者的智慧,通过发掘和整理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和红色家风文化等教育资源,涵养学生家风素养。学校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活动,传承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红色家风文化,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途径,实现了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当然,家风并不意味着只是学校的事,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合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和涵养良好家风。家庭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关键环节。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家庭氛围就是孕育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良好的家风始于家长。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长的家风意识和素养。自古以来女性在涵养优良家风和家庭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母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女性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员,女性对文化的理解和传递,对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风的主要建设者,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她”力量。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和分享打破了时空界限,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丰富、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等优点,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而引起社会各类群体对家风建设的重视,让家风育人观深入人心,净化社会风气,引领新时代家风新时尚。
家风塑人,国风塑世。家风正则国风兴,传承好家风,传递好国风,让全社会都充盈和谐和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基金项目:池州市社科联重点项目:“习近平家风育人观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2022Z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