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婷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世红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只见一台台智能化机器正在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块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厂区,之前是池州市某家具有限公司的“地盘”,已经“沉寂”了好几年。
早在2014年,池州市某家具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审查。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一案,2022年11月18日,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要求公司腾空厂房。
“在公司厂房及土地查封期间,该家具公司将厂房出租给了14家小企业生产经营。然而这些小企业有的无照经营,有的在消防、环保等方面存在隐患,如今部分企业以有租赁合同为由不愿搬离。”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金佳佳介绍,其实在法院查封之后签订的这种租赁合同是不能对抗法院执行的,需要限期搬离。
历史遗留问题、担保债务化解、职工就业稳定、大规模清场较为困难……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今年“江淮风暴”惠民暖企行动中,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案件比较复杂,能一起解决肯定效果最好,但需要和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金佳佳告诉记者,为此,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寻求池州经开区管委会的支持,推动成立了处置专班。
在执行方案制定前期,池州经开区管委会摸排了被执行人情况,并与其他债权人进行沟通,劝说其配合法院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得知有的债权人找不到合适的经营场地,我们工作人员就帮忙代找;有的债权人存在人手不足、搬迁困难问题,我们就帮其搬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投诉事件。”池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包志德说。
“此次案件的妥善处理,进一步盘活了闲置土地及资产,‘腾笼换鸟’实现了多方共赢,是我市大力推进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的探索实践。之后,池州两级法院对破产资产进行快速处置、清理,并配合管委会对土地重新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安徽世红智能纺织有限公司。”金佳佳告诉记者,据统计,近年来全市法院利用府院联动机制清理“僵尸企业”123家。
如今,安徽世红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发展前景良好。
在池州,司法与行政同频共振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池州两级法院积极能动司法,强化府院联动,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互联网+不动产查控信息共享合作协议》,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执行和破产程序中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在执行和破产程序中公正、高效地处置不动产;与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通过信用修复共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5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