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02日
探寻地质魅力感受人文情怀
——2023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纪实

▲营员考察花岗岩地貌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广场

▲志愿者齐聚花台峰顶

◀开展地质知识问答

◀全体营员展示活动成果
  探寻地质魅力,感受人文情怀。为致力于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引领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来到灵秀九华山,进行为期三天的九华山地质科普之旅。三天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将跟随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一起深入公园腹地开展学习和调研考察,同时还有来自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六名观察员也一同来到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共同学习交流,助力园区科普宣传工作。
  10月21日,由九华山风景区(地质公园)管委会主办,脚爬客承办的2023年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正式启动。在开营仪式上,志愿者们分为4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队名,队形和口号,并就队形理念进行了讲解,其后所有成员在承诺书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共同宣誓,张婷代表志愿者上台发言,其中刘乐源向九华山地质公园捐赠了“新罗土器”。
  开营仪式结束后,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章寅虎介绍了九华山的历史概况及十年创建之路,自2008年11月开始地质公园申报,此后创建一路奋进,省级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2019年,九华山终于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的一员。活动中吴维平教授讲解了九华山地貌特征,九华山具有典型的峰—丘—盆地貌结构,是晶洞花岗岩的模式地,花岗岩地貌形成了九华山峻秀的峰林,创造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象形石;九华山的建筑依山而建,以百岁宫为代表,形成了岩石与建筑、建筑与山峰的有机结合,人文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是九华山是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突出优势。实地活动中吴维平教授现场对一片花岗岩体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科普志愿者介绍什么是垂直节理,什么是水平节理,让志愿者们现场了解了亿万年形成的花岗岩岩石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变过程。授课完毕后,全体志愿者们观看了九华山地质博物馆、九华街冰斗、细叶青冈林、以及九华山百岁宫、月身宝殿等寺院建筑。
  开营活动第二天,志愿者们在吴维平教授、孟耀博士等导师的带领下,一起现场考察了凤凰松、金钱松、竹林——花岗岩风化壳——闵园尼庵群——天台(沿途欣赏九华山大断裂)——天台—花台俯瞰九华山花岗岩地貌峰—丘—盆完整的花岗岩地貌等科普点。沿途中,各位带队导师分别对九华山花岗岩地貌、九华山生态水质、九华山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了科普讲解。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了解到1.4亿年前,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中国东部欧亚板块内部岩喷涌,形成青阳岩体;在1.2亿年前,两板块复合碰撞影响,上地壳重熔形成酸性岩浆;而新生代以来,在九华山断裂的控制下,形成九华山花岗岩断块地貌。断层东盘上升形成花岗岩峰丛地形区,下降盘受侵蚀风化堆积影响,成为丘陵盆地。通过现场讲解与志愿者们的观察,加深大家对九华山地质地貌的印象。
  九华山拔地而起的山峰与丘陵、盆地地貌结构创造了形态各异的花岗岩象形石峰、丰富多样的生物与水资源,是九华山文明的源泉与载体。志愿者们观察了九华山的地形地貌,茂密的丛林,高山杜鹃,特别是距今1400余年的凤凰古松给人印象深刻,并见到了大型真菌。据调查九华山共有高等(有胚)植物1463种,其中苔藓类126种,蕨类103种,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1215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大家还幸运的观测到了九华山的红嘴蓝鹊鸟、白腹隼雕、大山雀等鸟类。最后志愿者们在孟耀博士的带领下探测了九华山水质,全方面了解九华山的其他生态。(章寅虎)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