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德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艺宣传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联作为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在新时代党的文艺宣传中掌握新情况、破译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彰显新气象,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结合近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和本职岗位,笔者对地市级文联工作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精确站位,进一步坚持党对新时代文艺宣传的领导。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二者的本质是完全相通的,加强党对文艺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特质、根本要求。新时代文艺宣传工作价值巨大、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文联党组必须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落实好工作责任制。
坚守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重要使命任务,及时成立文艺方针政策宣传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广泛宣讲活动。引领文艺工作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和自身道德修养,为党的文艺宣传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基所系、活力所在。在文艺创作与传播的每一个步骤中,都有可能渗透进一些不良的价值导向或者不正的价值倾向。主动面对新时代文艺宣传之于服务主体的转化、内容载体的转化、时代意识也在转化的动态现实,及时有效地引领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坚守人民立场的创作导向,坚定经典品质的内容基调,坚持创新推动的方式方法,深刻认识守正才能正道前行、创新才能永葆活力的道理,加大文艺精品扶持力度,推动冠以地方辨识度高的文化要素的文艺评奖固化工作,比如杜牧诗歌奖、昭明文学奖、戏剧杏花奖等,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文艺宣传的新使命。
坚决尽好责、履好职。充分发挥文联党组的引领作用以及所辖文艺家协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创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新局面,加强文艺党建联盟建设,提升“文艺讲堂”的文艺政策宣讲质量,引领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精准方向,进一步引领文艺作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文艺宣传工作的核心,必须进一步强化引领意识,把握主流方向。
从大时代观出发进行引领。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作品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推动文艺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引领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提炼主题,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从艺术创新出发进行引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引领文艺工作者自觉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地方篇章、地方气质、地方音符融入到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方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有的诗情和意境。
从艺术理想出发进行引领。文艺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引领文艺工作者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用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以对文艺创作的敬畏之心和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创作,努力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艰辛努力,容纳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的地域特色文艺精品,为地方培育更多的德艺双馨人才。
精善需要,进一步增强文艺作品“破圈”的主动性。
文艺“破圈”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文艺价值传播的有效选择,也是文艺宣传的最佳选择。必须顺势而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树立敢“破圈”的信心。引领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好用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地域篇章。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走出自我循环,走出狭隘的圈子,“主动出击、主动输出,实现‘破圈’传播、‘跨界’生长”,从而最终走向广阔的现实与无边的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心聚力、摇旗呐喊,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文化力量。
生产能“破圈”的作品。文艺“破圈”的根本依靠始终是文艺作品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其“破圈”传播的效果与作用才会更加强大、扎实,也才能更好地担负文艺宣传的使命。时刻关注本系统内文艺“破圈”传播,始终不渝抵制可能出现的泛娱乐化和唯流量化倾向,毫不动摇地捍卫文艺的价值与尊严。
创新会“破圈”的手段。树立大宣传观念,注重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办大赛、设大奖,积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为文艺事业不断赋能,为文艺工作者创新创造提供支撑,有力推动文艺事业的变革与创新。引领文艺工作者充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现代科学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打通传统文艺与类型文艺的界限,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探索开展“知识型带货”和“文化带货”等线上活动,更大范围地生发文艺宣传效应。
精致服务,进一步加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地方文艺宣传力。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与之相适应的文艺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全面发挥文艺宣传作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文艺新篇章。
坚持书写人民。引领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情投入。持续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大力扶持把笔头直接面对人民生活和情怀的创作活动,将书写劳动模范、行业先进、地区好人、最美代表作为创作主体,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坚持书写传统文化。引领文艺工作者真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总结、梳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名家结合自身文艺创作的特点与规律,有意识、有任务、有重点地选择古戏曲、古建筑、古人类遗址、历史文化名人、红色故事等本土独有的文化元素,创作一批具有一定辨识度的精品力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名市”高度。
坚持书写中国山乡巨变的地方篇章。引领文艺工作者更加广义和更加宽泛地去认识、理解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内涵和要求,主动描绘地域内精彩故事。加大服务“两新”人才力度,用好用活文联和各协会资源,切实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提升地方文艺宣传的质量和效益。(作者系池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